中国华能集团在智慧矿山技术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于2025年5月15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伊敏露天矿成功部署了其自主研发的“华能睿驰”无人纯电动矿用卡车编组。此次部署标志着全球首次实现百台级别的无人纯电动矿用卡车协同作业。
这一壮举背后,是一个由华能集团携手徐工集团、华为和国网智慧车联网共同组成的创新团队,他们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包括高寒环境下的纯电驱动技术、智能换电系统以及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这些成就不仅树立了无人驾驶电动矿用卡车领域的三项世界纪录:最大吨位达到90吨、最快运行速度达到50公里/小时,以及最低运行温度低至-40℃。
在核心技术方面,该项目依托华为云构建的高精众包地图技术,实现了矿区多源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三维地图的动态生成,从而确保了装排土路线的精准规划与自动化运输流程的高效执行。5G-A网络的引入,为车云协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得100台矿用卡车能够在远程控制与高清视频回传方面稳定运行,伊敏露天矿也因此成为了全球首个5G-A露天矿。
在能源管理方面,每台矿用卡车搭载了564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单次换电仅需6分钟,满电状态下可载重90吨行驶约60公里。所有动力均来自矿区排土场的光伏绿色电力,实现了运输环节的零碳排放。据统计,这100台矿用卡车每年可替代柴油超过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万吨,相当于种植了260万棵冷杉树。
智能换电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使得电池组能够快速更换,配合云端能源管理平台,确保了车辆能够24小时不间断作业。这一系统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在极端环境适应性方面,矿用卡车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在低照度环境下稳定感知障碍物并自动绕行。作为国内首个取消驾驶室的无人矿用卡车项目,该项目将人员与恶劣环境完全隔离,消除了人为操作风险,同时显著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和车辆性能。
该项目的成功投运,不仅标志着我国矿山无人驾驶技术从实验阶段迈入了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还为全球智能矿山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据测算,这些无人矿用卡车的综合运输效能达到了人工驾驶的120%,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超过4000万元,设备维护成本降低了15%,轮胎寿命延长了2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极寒环境适应性和车云协同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华能集团计划在伊敏矿区逐步扩大无人矿用卡车的规模至300-500台,并将这一技术复制到新疆沙尔湖等矿区,进一步推动智慧矿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