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比亚迪吉利价格战白热化,汽车行业利润微薄,内卷何时休?

时间:2025-05-27 14:00:18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汽车行业巨头长城汽车的掌舵人魏建军发出警示,指出汽车产业内潜藏着类似“恒大”式危机的风险,尽管这些风险尚未全面爆发。这一言论随即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紧接着,比亚迪宣布了一项重大价格调整策略,其旗下的王朝网和海洋网共有22款智驾版车型参与限时促销活动,最高补贴额度达到了5.3万元。其中,秦PLUS DM-i智驾版的限时起售价为6.38万元,海豹06 DM-i智驾版起售价则为7.68万元,而海鸥智驾版的限时起售价更是低至5.58万元。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比亚迪的这一举措无疑再次挑起了价格战的大旗,意图在动荡的汽车市场中掀起新的波澜。

比亚迪的降价行动迅速得到了市场的响应。首先,敏感的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汽车股普遍下跌,悲观情绪开始在投资者中蔓延。随后,吉利等车企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站在年销量百万的关键节点上,吉利不得不被动应战,以保住预期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价格战自年初以来便已开始,比亚迪更是多次发起降价攻势。据统计,自3月份以来,比亚迪已经连续三次推出促销活动。而这一次的促销力度和涉及的车型范围均远超以往,显示出比亚迪在市场竞争中的坚定决心。

比亚迪降价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其核心销量支柱车型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严峻挑战,市场份额出现下滑。另一方面,供需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乘用车库存已经突破350万台大关,创下历年同期最高纪录,其中新能源库存更是达到了近几年的历史峰值。

面对如此庞大的库存压力,比亚迪等车企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来加速去库存。然而,降价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刺激销量、缓解库存压力,但也可能对品牌形象、口碑以及老车主生态造成极大的打击。长期的价格战还可能扰乱市场秩序、扭曲市场机制,对整个行业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库存压力带来的降价潮外,汽车消费价格下探也是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必然趋势。特别是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乘用车消费呈现出“量升价跌”的通缩趋势。然而,这种价格下探并没有带来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升级,反而让整个行业陷入了低利润、高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汽车产业的利润率仅为3.9%,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与国际上的头部车企相比,中国上市乘用车企业的总利润更是不到丰田年利润的40%。这种超低利润的状态无法支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从业者普遍感到疲惫和无奈。

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的降价确实带来了实惠。但长期来看,这种表面的热闹和内在的畸形状态对整个行业生态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在保证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国家层面已经多次提及要整治“内卷式”竞争,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然而,现实问题是尽管“反内卷”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汽车行业却似乎越卷越烈。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来寻求破解之道。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