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日益重视,动力与储能市场正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计售出1886.2万辆,同比增长24.8%。在中国市场,这一趋势尤为显著,全年销量达到1285.1万辆,增速高达36.1%,渗透率攀升至47%,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0.4个百分点。尤为第四季度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更是飙升至43.1%,单月渗透率连续数月超过45%,充分表明了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储能市场同样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功率达到了165.4GW,其中锂电储能占比高达98%,装机容量达到161.3GW,同比增长82.3%,占据了全球电力储能市场的43%。中国作为锂电储能的重要市场,其装机容量增至76.0GW,同比增长126.5%,占全球装机容量的47.1%。中国新增装机功率达到42.5GW,增速高达99.5%,远超海外市场的26.3%,显示出中国在储能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
然而,尽管锂电出货量大幅增加,但受单价下滑影响,行业整体营收并未出现显著增长。原材料成本的持续高企限制了降价空间,导致部分领域收入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滑。具体来看,正极材料营收为2481亿元,同比下降21%;负极材料营收451亿元,下降3%;电解液营收613亿元,下降1%;隔膜营收377亿元,下降8%。相比之下,铜箔营收表现出色,同比增长27%。电池环节尽管营收下降了6%,但净利润却增长了12%,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锂电中游主要环节的单位净利润也呈现出下滑趋势。回顾过去几年,2022年由于产业景气度高企,产品供给不足,各环节单位利润较高。然而,随着2023年产能的逐步扩张,单位利润大幅下滑。到了2024年,部分细分行业已经出现了集体亏损,其余行业的单位盈利也被压缩至极限。不过,随着行业格局的进一步优化和集中度的提升,中游环节的议价能力有望得到增强。
从投资策略角度来看,2024年锂电行业整体业绩下滑,产业利润向下游集中。主材环节出清节奏不一,但从中游环节的在建工程增速放缓和资本开支减少来看,预计产能扩张节奏将放缓。正极、导电剂环节的合同负债增长也反映出下游需求的一定程度回暖。这些变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