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热度,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加入这场激烈的竞争。近日,小米公司推出了其首款AI眼镜,以1999元的亲民价格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该产品一经发布,即在京东小米自营旗舰店引发了抢购热潮,部分款式甚至迅速显示缺货状态。
与此同时,知名分析师郭明錤也对苹果AI眼镜的发布计划进行了预测,预计该产品将在2027年第二季度面世。这一消息无疑为已经炽热的AI眼镜市场再添一把火。
除了小米和苹果,市场上还有众多新老玩家在积极布局AI眼镜领域。meta与欧洲眼镜巨头EssilorLuxottica携手推出了Oakley meta系列眼镜;星创视界则与致敬未知品牌联名推出了AI运动拍摄眼镜NSVE x BleeqUp。李未可科技更是一口气发布了三款全新的AI眼镜产品。
AI眼镜似乎一夜之间从极客的专属玩具变成了大众触手可及的消费品。然而,尽管市场炒作声四起,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佩戴AI眼镜的人却寥寥无几。高昂的价格、功能实用性不足以及佩戴舒适度等问题,成为了阻碍AI眼镜普及的现实障碍。
不过,随着小米、苹果等智能终端巨头的加入,AI眼镜市场有望迎来新的转机。这些巨头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生态资源,有望打破现有的技术壁垒和消费认知边界,推动AI眼镜从爆发前夜走向真正的繁荣。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半年内已有超过30家海内外厂商发布了AI眼镜产品,涵盖了小米、百度、meta等科技巨头,以及影目科技、Rokid等新兴品牌。资本市场的反应也极为热烈,自去年底以来,A股的AI眼镜概念股持续走强,多只相关股票的累计涨幅超过10%。
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也感受到了AI眼镜带来的商机。原本销售蓝牙耳机的档口纷纷转型销售AI眼镜,一些大牌平替产品更是被摆在了显眼位置。各大机构的数据也显示,AI眼镜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群智咨询预测,到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将达到570万台,同比增长110%;而中信证券则更为乐观,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量将达到约1000万台。
然而,尽管市场炒作声不断,但AI眼镜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仍然摇摆不定。一方面,过去一年AI眼镜出货量的快速增长建立在低基数之上;另一方面,AI眼镜在用户体验上仍存在诸多不足。重量、续航、智能化功能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消费者。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各大AI眼镜厂商开始加速推新,并针对消费者的痛点进行迭代升级。价格方面,AI眼镜的售价已经越来越亲民,从过去的上万元降至现在的2000元左右。重量方面,厂商们通过采用新技术不断减轻产品重量,提升佩戴舒适度。同时,在硬件和软件层面,AI眼镜也在向高端智能手机靠拢,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小米的入局更是为AI眼镜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全球供应链体系,小米AI眼镜不仅成功唤起了消费者对这一产品的好奇和需求,还有望推动产业链的创新和发展。小米生态链的丰富产品也为AI眼镜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小米、华为、苹果等智能巨头的纷纷入局,AI眼镜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谁能更早地进入市场、率先教会用户用好AI眼镜,谁就有机会在未来占据先机。一场关于AI眼镜的“百镜大战”已经悄然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