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供应链内部消息透露,特斯拉已暂停对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零部件采购流程,转而全力投入到该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的精细化调整工作中。这一变动紧随Optimus项目原负责人米兰·科瓦奇的离职,预示着特斯拉对该产品未来发展路径的重大战略调整。
据可靠消息,特斯拉AI软件部门的副总裁阿肖克·埃卢斯瓦米已正式接手Optimus项目,并决定在全面优化设计方案后再行推进量产计划。此次设计上的调整预计耗时约两个月。尽管特斯拉并未直接表明会减少零部件订单,但新的量产时间表将紧密依赖于设计修改的进展情况。
截至今年5月底,特斯拉已累计采购足以组装1200台Optimus的零部件,并实际生产接近1000台。然而,随着零部件采购工作的暂停,马斯克之前提出的年内生产5000台Optimus的目标现在看来几乎难以实现。尽管与2023年亮相的第二代产品相比,新版Optimus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并加入了Grok支持的语音交互功能,但仍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
硬件方面,Optimus遇到的问题包括部分关节电机过热、灵巧手承载能力有限、传动装置寿命不足以及续航时间较短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特斯拉正在积极探索至少三种不同的技术方案,并与多家供应商紧密合作进行样品测试。在软件层面,特斯拉计划利用更多合成数据来训练机器人模型,以期提升Optimus的自主操作能力和复杂动作执行的成功率。
目前,Optimus仅在特斯拉的电池车间内执行简单的搬运任务,但其工作效率远低于人类工人,且尚未涉足更为复杂的汽车组装作业。尽管如此,马斯克对Optimus仍抱有极高的期望,计划明年生产5万台并推向市场。据称,马斯克的长远规划是在2027年通过SpaceX的星舰将Optimus送上火星,并期待在2029年实现年产量超过50万台的目标。然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将依赖于Optimus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