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汽车一经开售,迅速引发了市场的狂热追捧,众多消费者争相下单,导致该车一度供不应求。
据小米官方数据披露,小米YU7在开售仅3分钟内,大定订单量便突破了20万台,1小时后更是攀升至28.9万台。而在开售18小时后,锁单量已高达24万台。这一连串惊人的销售数字,远远超出了小米公司最为乐观的预期。雷军在直播中透露,看到这些销售数据时,他自己也感到十分震惊。
然而,随着销量的飙升,小米YU7的交付周期也随之拉长。小米汽车官网显示,标准版车型锁单后,最快也需58-61周才能交付;Pro版为51-54周;而Max版则相对较短,为39-42周。这种长时间的等待,让不少消费者感到焦虑,甚至有盲订用户在第二天才得知需要等待8个月才能提车。
面对小米YU7的火爆销售,黄牛们也嗅到了商机。一位涉足小米汽车业务一年多的黄牛透露,他目前手上有上百台小米YU7的订单,提车地点遍布全国各地。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如果想要在两个月左右拿到车,就需要加价八千元。这一加价行为,无疑加剧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汽车分析师钟师指出,虽然目前无法准确统计出小米YU7订单中黄牛所占的比例,但这一现象肯定意味着车辆供不应求,从而引发了炒作。小米善于利用营销推广造势,每次新车发布会都能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对竞品产生较强的短期压力。
面对加价提车或长时间等待的困境,不少消费者开始萌生退订的想法。极氪、蔚来、智己等多家车企也趁机而动,表示愿意全数补齐小米YU7退单的5000元定金,并教授用户如何操作退单。这无疑给小米汽车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小米YU7的溢价现象不仅存在于黄牛手中,也波及到了个人买家。一位黄牛透露,目前市场行情下,1-5周的准现车加价两千至两千五左右收购,6-9周交付的则只能加价1500元左右。这种加价转卖的行为,使得不少个人买家也加入了黄牛的行列,试图通过转卖赚取差价。
然而,倒买倒卖小米YU7订单并非一本万利的生意。黄牛们表示,现在一般都只收购十二三周以内的订单,否则就很难有溢价,甚至可能匹配不到客户。消费者在购买黄牛手中的订单时,也需要警惕潜在的风险。例如,通过过户方式转订单可能使“新车”变成“二手车”,影响后续保修和残值;部分黄牛在锁单前修改上牌人信息,但实际上并未真正锁单,容易造成消费者“人财两空”。
小米YU7的火爆销售背后,与其出色的产品力和市场定位密不可分。雷军表示,小米YU7车主的平均年龄约为33岁,女性车主比例达到30%,且苹果iPhone用户占比高达52.4%。这些数据都显示出小米YU7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
然而,火爆的销售也带来了产能的挑战。小米一期工厂年产能为15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年产能将超过30万辆。但即便如此,面对开售18小时就突破24万台的锁单量,小米汽车的产能仍然显得捉襟见肘。雷军表示将全力以赴抓紧生产,争取早日将爱车交付到客户手上。
小米YU7的上市无疑对非典型家用新能源SUV市场形成了冲击,也可能转化部分运动型纯电轿车用户。然而,产能跟进速度将成为制约其车型上量和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与特斯拉曾经历的“产能地狱”类似,小米也需要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