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频繁出现乘客关于飞行中遭遇剧烈颠簸的描述,引发了公众对航空安全的广泛关注。从上海飞往深圳的一架航班,在晴空万里的天气下突然遭遇强烈气流,飞机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紧随其后,另一航班上也发生了类似的骤降情况,乘客因未系安全带而遭受撞击,场面一度失控。
面对这一系列事件,人们不禁要问,飞机颠簸的情况是否真的在增加?对此,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给出了新的视角。兰斯·莱斯利教授与米尔顿·斯皮尔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与飞机遭遇严重气流颠簸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的研究指出,全球变暖导致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显著上升,这一现象对飞行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水汽含量的增加,是形成被称为“下击暴流”的危险强阵风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阵风在飞机起飞和降落阶段尤为危险,因为它可能导致飞机高度发生剧烈变化,严重威胁飞行安全。莱斯利教授和斯皮尔教授解释说,随着气温每升高1℃,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就会增加7%,这些额外的水分主要来自邻近的温暖海洋,蒸发后形成云层,进一步加剧了飞行中的不稳定因素。
不仅如此,水汽和热量的增加还导致了雷暴数量的增多。雷暴带来的低空风力和风向的快速变化,特别是微下击暴流,对飞行安全构成了重大挑战。微下击暴流是由雷暴引发的一种猛烈下沉气流,其突发性、强烈性和小尺度特点,使其成为航空安全的一大隐患。在飞机起降阶段,若遭遇微下击暴流,飞机可能会被猛烈的气流拍打在地面,造成严重后果。
全球变暖还带来了其他极端天气现象,对飞行安全构成了多方面威胁。极端温度下,飞机部件可能过热受损,密封件软化或熔化,部分型号的飞机甚至因无法维持必要的发动机推力而停飞。热空气密度较低,意味着飞机需要更大的发动机功率才能产生与冷气候下相同的推力和升力,这进一步增加了飞行的难度和风险。
雷暴期间出现的积雨云也是飞行中的一大障碍,它们伴随着突然出现的暴雨,给飞行带来极大困扰。这些云通常是在高温天气下形成的,伴随着风切变、湍流、降雨、结冰和闪电等多种危险,对飞行安全构成了全方位威胁。面对这些挑战,航空业需要更加警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飞行安全。
专家呼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航空安全部门和航空公司应加强对飞行条件的监测和预警,特别是在飞机起飞和降落阶段,要更加谨慎小心,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同时,乘客也应提高安全意识,在飞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以减少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