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小米汽车销量大跌暴露产能短板,造车转型之路紧迫感骤增

时间:2025-07-11 01:56:26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小米汽车在7月首周的销量数据出炉,环比大幅下滑46%,仅售出约4900辆,这一数字凸显出小米在造车领域的产能瓶颈问题。

小米的转型之路,尤其是向汽车制造业的迈进,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此次销量的大幅下跌,无疑加剧了小米造车的紧迫感。

近年来,小米的业务板块呈现出毛利与难度同步递增的趋势。手机业务,曾经的核心驱动力,如今却深陷低毛利的困境,五年间营收增长缓慢,占比也首次在第一季度跌破50%。其增长模式越来越依赖于“以价换量”的策略,显得颇为脆弱。

相比之下,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板块则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毛利率五年间翻倍至25.2%,营收增长55%。然而,这一板块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空间有限,难以成为小米新的增长极。

互联网服务板块以近77%的毛利率成为小米的“现金奶牛”,五年间增长44%。但这一板块高度依赖于硬件生态,占比仅为10%,显示出其“寄生型业务”的本质。

雷军押注的汽车业务,SU7车型自2024年初亮相以来,毛利率迅速提升,从18.47%飙升至23.2%,逼近比亚迪并超越了“蔚小理”等竞争对手。这一业务不仅是小米新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更是其生态闭环战略的关键一环。

造车对于小米而言,是从“硬件整合者”向“科技平台掌控者”转变的关键步骤。在手机市场趋于饱和、IoT业务增长受限的背景下,小米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电动车赛道以其对硬科技的高要求,成为小米向技术深水区进发的必然选择。

在造车之前,小米更多是在他人规则下运作的“高级玩家”。无论是Android系统还是通信协议,小米都缺乏核心话语权。这种盈利模式使其估值受限于硬件制造商的范畴。而造车则让小米有机会掌握更多的规则制定权,从底层架构到交互标准,从硬件定义到软件生态,小米正在逐步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

资本市场对小米的这一转变也给予了积极回应。小米的估值逻辑正在从“性价比硬件商”向“生态定义者”转变,想象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汽车对于小米生态而言,不仅仅是拼图的补充,更是打通“人-车-家”闭环的核心。小米SU7车型的设计暗示着汽车将成为未来生态的主场景,集流量入口、数据中枢、服务平台于一身。当用户驾驶小米汽车时,其生活轨迹将被自然纳入小米的生态系统中,小米服务也将从可选项变为默认项。

智能车战场规则未定,为小米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小米凭借“手机+家电+车机”的跨端融合,有望主导一套全新的交互范式。当用户习惯在座舱内无缝操控家居、调用手机服务时,“小米式体验”将成为难以替代的生态黏性。

雷军将造车视为小米的“最后一战”,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随着SU7的推出,小米正在经历一场从内到外的深刻变革。它试图挣脱硬件毛利率的束缚,掌握生态规则的权杖,最终以闭环场景锁定用户价值。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