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眼镜市场迎来了一波新品发布潮,多家科技公司纷纷推出了功能丰富、适用场景广泛的智能眼镜产品,预示着这一领域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灵伴科技与支付宝携手,率先推出了全球首个智能眼镜支付方案。这款名为Rokid Glasses的智能眼镜内置“看一下支付”功能,用户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支付,极大提升了支付的便捷性。据灵伴科技联合创始人向文杰透露,智能眼镜支付只是未来智能支付生态的开端,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智能眼镜有望成为无处不在的支付终端。
小米集团也在其“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推出了首款AI眼镜,起售价仅为1999元。这款仅重40克的眼镜不仅支持拍摄、视频通话、直播等功能,还具备扫码支付等实用特性,被雷军誉为“随身的AI入口”。
与此同时,大朋VR也预发布了全新智能穿戴产品DPVR AI Glasses,该产品基于百度智能云平台,整合了最新一代DeepSeek大模型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智能交互能力。它被定位为“智能助手,更是生活搭子”,进一步丰富了智能眼镜的使用场景。
市场数据也反映了智能眼镜行业的蓬勃发展。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到了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中国市场出货量更是达到了49.4万台,同比增长高达116.1%。
在AI眼镜新品频出的背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开始积极布局。博士眼镜已与多家头部智能眼镜品牌达成业务合作;沃特股份的特种高分子材料被用于制备智能眼镜结构件,以满足轻量化需求;豪鹏科技在AI智能穿戴领域已形成完善布局,与众多头部品牌客户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
卓胜微和星宸科技等公司也在智能眼镜领域有所布局。卓胜微的射频前端芯片和模组等产品可应用于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领域;星宸科技则表示,其智能眼镜客户将在下半年推出终端产品。
然而,尽管AI眼镜行业增速显著,但真正的普及仍面临续航、交互和生态等方面的挑战。业界认为,未来3至5年,随着芯片优化、云端协同及差异化场景的落地,AI眼镜有望迎来消费拐点。
在第三十四届哈洽会主会场,一名小朋友正在体验AI与VR技术结合的智能化眼镜,这一场景生动展示了智能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潜力。
IDC中国市场分析师叶青清指出,2025年对于中国AR/VR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厂商需要在关键时期做好前瞻性的产品规划,紧跟市场变化调整策略,以在初期拿下关键市场份额。
智能眼镜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IDC在分析报告中称,智能眼镜市场将更多向传统眼镜渠道拓展,AR/VR眼镜市场主力将转向轻量级眼镜,而专业级眼镜则将深耕细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