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温州鞋王”王振滔,卖掉95亿“现金奶牛”

时间:2025-07-18 09:44:45来源:侃见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疫苗行业的“困境”还未结束。

疯狂的价格战叠加需求的减少,疫苗行业的高毛利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疫苗行业的业绩正在遭遇较大的挑战,即便是曾经的代理默沙东大单品九价HPV疫苗的“疫苗一哥”智飞生物也没能逃离业绩暴跌的命运。短短三年时间,智飞生物就从年赚80亿元疫苗龙头,陷入业绩亏损的泥潭,且何时好转仍未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更为糟糕的是,随着未来预期的不断弱化,企业的股价遭遇到了较大的挑战,如果从最高位算起,智飞生物的股价跌幅超过了85%,市值蒸发超过3100亿元。

龙头尚且如此,后排企业处境则更加糟糕。

以康华生物为例,作为国内首家生产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的疫苗企业,康华生物上市之后即巅峰,此后便一路下跌。根据统计显示,近五年时间,康华生物股价跌幅超过了80%,市值蒸发超过了480亿元。

为了破局,不少企业选择出海的,但是面对国外疫苗巨头的竞争,出海实则短期难以解决问题,而国内大单品的内卷还在加剧,疯狂的价格战之下,每一家疫苗企业都成为了输家。目前,行业的高毛利时代已经结束,疫苗企业要么结束替代逻辑在全球前沿领域寻找破局之道,但这条路尤为难走,耗资巨大。要么“卖身”出局,主动结束内卷。

除此之外,难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

7月13日,康华生物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振滔先生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相关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根据财报显示,奥康集团有限公司一共持有公司12.26%的股权,而王振滔则直接持有公司10.53%的股权;根据同花顺数据,王振滔则持有康华生物19.02%股权,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该部分股权市值为18.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奥康集团所持股权其中65.81%处于质押状态,王振滔所持股权96.31%处于质押状态。

“温州鞋王”的疫苗生意

相较于疫苗生意,王振滔更让外界所熟知的其实是男鞋生意。

1988年,23岁的王振滔与钱金波(红蜻蜓创始人),还有一个同乡,拼凑了三万元回乡办起了鞋厂。

创业初期,这家名为“奥林鞋厂”的作坊,仅有一部制鞋机、几个工人。但由于当时工商局注册“奥林”不能注册,所以其又将名字改名“奥康”。

在那个经济的腾飞,且物资短缺的年代里。

市场对于那些胆子大的人,会给予及时且丰厚的奖励。

1989年,王振滔带着自家的温州皮鞋重返武汉,在当时温州鞋缺乏市场信任的情况下,他做出了“鞋子六个月保质期内出现质量问题,一赔二”的保证。此举引发了媒体的关注,最终拯救了奥康鞋业,也拯救了温州鞋的名声。

就这样,凭借着不错的质量,奥康鞋业逐渐走上了正轨,到了两年之后,王振滔鞋厂的产值就突破了100万元。

到1998年,成立了十年的奥康已经在行业,产值突破了3.5亿元。也是这一年,奥康放弃了代理,进入连锁专卖模式,而这一举措奠定了奥康的“封神之路”。

2004年,王振滔决定跨界投资康华生物,当时他很明确康华生物就是奥康国际的“第二曲线”。但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直至2011年,康华生物第一款产品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才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款产品刚开始卖得并不好,但好在王振滔的主业非常强劲。

2012年,奥康国际在A股上市,作为当年的“超募王”,奥康国际一共募集了10亿元,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男鞋第一股”,王振滔本人也被誉为“温州鞋王”。

上市之后,奥康国际经历了两年的下跌,随后赶上了2015年的大牛市,股价突破51元/股,市值更是突破了2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康华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获批上市,由于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该产品一直都是康华生物收入的核心。

2020年,王振滔一手打造的“第二曲线”康华生物上市,上市之后,风口上的康华生物一度暴涨市值超过了580亿元,远远地甩开了奥康国际,成为王振滔的“现金奶牛”。

凭借着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2019年至2021年,康华生物营收从5.55亿元飙升至12.92亿元;净利润则从1.87亿元暴增至8.29亿元。

拟套现“离场”

主业的遇阻,“第二曲线”缓解了其下降的颓势。

但王振滔并未抓住机会,让企业成功突围。2022年以后,奥康国际的主营业务开始持续亏损。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奥康国际分别亏损3.7亿元、0.93亿元及2.16亿元。而康华生物业绩也开始出现拐点,2022年至2024年,其营收分别为14.47亿元、15.77亿元以及14.32亿;净利润则从5.98亿元一路降至3.99亿元。

到了2025年,康华生物的业绩开始断崖式下滑,第一季度,其营收仅为1.38亿元,同比下降55.7%;净利润也仅剩0.21亿元,同比下降86.14%。

面对业绩的大幅下滑,康华生物曾努力自救。其包括持续投入研发,积极推进六价诺如病毒疫苗、四价鼻喷流感疫苗和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等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其中,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成功实现对外授权。

但从整体来看,市场反馈并不好,王振滔家族的资金链也相对非常紧张。

实际上,在康华生物上市之后,王振滔就一直寻找套现的机会。早在2023年8月,康华生物发布权益变动公告称,因自身经营需要,股东奥康集团、王振滔与康悦齐明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转让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合计1000万股。其中,奥康集团拟向康悦齐明转让540万股,王振滔拟向康悦齐明转让460万股,转让价为54.85元/股,涉及金额5.485亿。

单是这一笔,王振滔自身就套现了4.57亿元。

2024年,王振滔还因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导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据披露,2021年至2022年王振滔先后占用奥康国际资金1.67亿元及0.95亿元,尽管其已经尽数归还,但由于数额巨大,且并未及时披露,因此上交所对王振滔予以公开谴责并计入诚信档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王振滔的资金链依旧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其旗下奥康国际以及康华生物均有大比例的股票质押。

在这种背景下,康华生物股价表现还十分低迷,更为糟糕的是,其他原始股东也开始清仓式套现。

7月1日,康华生物公告称,原始股东宁波圣道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及其一致行动人淄博泰格盈科创业投资中心公告计划清仓全部股份2.44%。

按照最新市值,这部分股份市值约为2.33亿元。

侃见财经认为,当下对于王振滔而言,如果能顺利出让康华生物的股权,对于他以及公司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其可以通过套现收缩来缓解资金压力,而康华生物也能得到新控股股东的支持,从而摆脱困境。但如果此次股权转让失败,那么对于奥康国际以及康华生物而言,则又是一次雪上加霜的打击,届时这两家公司的困境将会更加明显。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