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傲人姿态领跑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核心技术专利数稳居世界前列之际,一股暗流正悄然威胁着这一蓬勃发展的行业。网络空间中的“黑嘴”现象,不仅损害了个别企业的利益,更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生态构成了潜在风险。
针对这一乱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进行整治。近期,新浪微博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法对17名数码及汽车领域的博主实施了禁言处罚,此举不仅净化了网络舆论环境,也彰显了社会各界对“黑公关”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数据显示,自2024年初至2025年4月,关于车企遭遇“网络水军”与“黑公关”攻击的话题传播量高达数十万次。这些攻击手段多样,从标题党的“蹭热点发黑料”到更为隐蔽的竞企抹黑,无不严重干扰了车企的正常运营,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公关”现象更具破坏性。他们往往瞄准三电技术、智能辅助驾驶等核心技术,通过制造“刹车失灵”、“电池报废”等恐慌性话题,直接削弱了消费者对创新技术的信任。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黑公关”还利用AI技术快速生成视频,操控大量机器人水军账号,形成舆论海啸,对中国智造构成了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央网信办及时出手,发布了多项专项行动通知,旨在整治涉企网络“黑嘴”,净化产业生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政策指引下,多家车企也开始积极行动,通过加强内部协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共同打击“网络水军”和“黑公关”。例如,极氪、鸿蒙智行等企业纷纷悬赏打击网络谣言,比亚迪法务部更是连续追责造谣自媒体,展现了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
行业协会与媒体平台也在这一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行业协会主动牵头制定自律协议,严格规范市场营销行为;媒体平台则积极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网络水军”和“黑公关”行为。微博平台此次对17个账号的处罚举措,正是对国家指导精神的积极响应,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方力量紧密协作,共同捍卫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清朗生态。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整治“黑公关”并非最终目的,而是重建“创新友好型”舆论生态的重要一步。只有让好技术、好产品真正赢得市场认可,才能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