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充电宝行业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给企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这段时间充满了焦虑、忙碌和挑战。而消费者则面临着充电宝被机场安检扣留、不确定手中产品是否安全、以及如何选择可靠品牌的困境。
事件的导火索是6月中旬,“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随后,罗马仕官方发布致歉声明并启动召回程序。紧接着,另一品牌安克也主动发布召回公告。民航局随后发布通知,禁止携带无CCC认证标识及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7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已暂停了5269张充电宝相关企业的3C证书,并撤销了343张,涉及小米、绿联、倍思、品胜、酷态科等众多主流品牌。
罗马仕和安克召回的产品问题均指向了共同的锂电池供货商——安普瑞斯。该公司部分批次的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可能导致产品在多次充放电后出现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安普瑞斯的74张CCC证书也全部被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对其生产的锂电池产品进行了封存。
相关机构的调查仍在进行中。此次事件创下了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安全召回纪录,合计召回超过120万台充电宝,对企业和行业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面对这场危机,充电宝企业纷纷采取行动。作为老牌巨头,安普瑞斯曾占据充电宝电芯领域近90%的市场份额,其问题也波及了整个行业。无论是否涉及此次召回,充电宝企业都无法置身事外。有的企业忙于应对危机,试图收拾残局;有的则未雨绸缪,加强防范措施。
罗马仕和安克创新是此次事件的风暴中心,也是最早响应危机的企业。罗马仕召回了22个批次、共计49万余台产品,并下架了部分充电宝产品。其官方旗舰店在多个电商平台关闭,仅保留部分店铺销售配件产品。安克创新也召回了大量产品,并积极与消费者、物流企业和仓储服务商沟通,消除安全隐患。
受波及程度较轻的企业也推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例如,绿联发布公告,为购买无CCC标识充电宝的用户提供半价以旧换新优惠;闪极则提供半价换购新品的活动。
在应对紧急情况的同时,各大主流品牌也加强了电池安全防线,重新筛选供应商、进行内部审查,力求从源头消除风险。更换问题供应商已成为行业共识,多家头部企业宣布对现有电芯供应商进行更严格的资质审核和性能抽检,淘汰存在质量隐患的供应商。
安克创新终止了与安普瑞斯的合作,并与信誉良好的高端电芯制造商签署了合作协议。同时,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要求供应商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大数据以便监控分析。品胜、绿联、倍思等品牌也表示,在售充电宝已不使用安普瑞斯电芯,转向其他可靠大厂。
品胜自3月20日首个充电宝飞机失火事件后便高度警觉,组建了应急专案小组,深入排查供应链隐患,并提升采购与生产交付环节的安全防线。品胜不仅对每家供应商的电芯进行抽样对比分析,还开始核查供应商的来料记录,并推动签署更严格的安全承诺协议。在生产工艺上,品胜重新梳理并制定了充电宝生产的标准工艺,并启动了半固态电芯研发项目。
此次行业震荡的根源在于长期宽松、缺乏约束力的合规认证制度。过去,我国对移动电源内的锂电池没有强制性认证要求,直至去年才规定未获得CCC认证的产品不得流通。然而,在实际执行中,电芯合规情况复杂,企业大多依赖供应商的合规自律。
经历此次事件后,整个产业链被迫重新审视合规制度。监管部门迅速响应,从全面调查到强化抽检,从提高CCC认证门槛到制定更精细的国家标准,直指原料、生产、流通各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意见的《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细化了安全试验要求,并对关键材料及工艺提出新规范。
安克创新等企业预计,未来监管将更严格,包括供应商植入可溯源系统、CCC认证从静态准入转向动态全周期监测、国内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等。在政策倒逼和企业自我革新的推动下,头部厂商正加强供应链治理。品胜已完善电芯来料质检体系,进行长期功能监测,并增加高温循环测试项目和漏液检测设备。安克创新建立了电池安全委员会和更完善的追溯系统,并搭建了电芯检测实验室。
从企业角度看,充电宝的安全性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拷问。一系列安全事故影响了企业声誉,也引发了市场对整个品类的质疑。安全性这一曾被忽视的要素,如今成为动摇企业与消费者信任关系的关键。消费者对充电宝产生了恐慌情绪,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自嘲为“充电宝难民”。
为了挽回市场信心,充电宝企业正采取行动。安克创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处理召回工作,包括部署客服人员、上线产品识别程序、定制防爆袋等。同时,企业也在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和电池安全管理体系,不断交付更高品质、更安全可靠的产品,以建立品牌信任和用户口碑。品胜也启动了以旧换新方案,呼吁同行共同行动,回收老旧充电宝,消除安全隐患。
此次事件或许将改变充电宝企业的竞争逻辑。在后危机时代,产品安全与可靠性将成为至关重要的竞争维度。各大品牌将围绕这一重点调整传播策略和市场教育工作。同时,行业也需要引导消费者建立更科学的充电宝消费认知,重新定义“性价比”概念,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评估产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