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影中的科幻场景正一步步走进现实生活。回想起2013年那部荣获第8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她》,主人公西奥多与先进AI机器人萨曼莎之间无话不谈的友谊,曾让无数观众对未来的人机对话充满期待。而今,随着5G网络商用化的推进和AI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样的场景已经触手可及。
广东移动近期推出的AI通话系列产品,便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当无人接听电话时,AI秘书能像真人一样代为询问并完成对话,无论是快递到门口时的礼貌回复,还是日程管理的细致安排,都让人仿佛看到了萨曼莎在现实生活中的身影。AI通话,正悄然颠覆着传统的通话方式,成为数字交互的新入口。
AI秘书的智能化功能远不止于此。它能智能识别来电、一键生成会议摘要,甚至还能进行AI反诈,智能识别骚扰号码。这些功能的实现,让通话从简单的“听得见”升级为“看得懂、玩得转”。中国移动与华为携手推出的这一系列突破,让AI通话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在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AI通话的出现,为这场沟通带来了新的可能。实时共享屏幕功能让父母能够远程指导孩子完成作业,24小时的AI伴聊功能则为留守儿童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而对于空巢老人来说,AI通话的防诈骗功能更是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保护墙。工信部数据显示,AI通话在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安全的通信环境。
AI通话的适老化设计更是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门槛。语音转文字的大字幕显示、语音放大和降噪功能,以及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都让老年人能够更加便捷地使用电子产品。科技虽无法填满亲情的缺口,但至少让思念有了形状,让等待不再漫长。
在商务场景中,AI通话同样展现出了其高效和专业的优势。在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一位美国游客通过手机叫车时,司机的普通话自动转换成英文播报,整个沟通过程流畅自然。这是中国移动AI通话“同声传译”服务的生动体现。除了同声传译外,AI通话还搭载了AI会议纪要、实时共享屏幕等功能,为打工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和AI原住民,Z世代的消费逻辑与上一代截然不同。他们渴望情感表达,期待24小时在线的AI伴聊。AI通话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年轻人可以为自己定制独一无二的虚拟形象,在通话中展示个性。同时,AI通话还使线上社交更加丰富多彩,屏幕共享功能让好友们能够同步沉浸观看球赛或影片,边看边聊,增加了社交的可玩性。
这些酷炫功能的背后,是中国移动与华为等产业伙伴在通信和AI领域的深厚积累。他们共同推动了DC技术与AI的融合,将通话带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通话不再只是打电话那么简单,它更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智能服务入口。用户通过通话入口,不仅能打电话,还能访问游戏、音乐等各种服务,享受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
首届“新通话×AI挑战赛”的举办,更是进一步展现了AI技术在重构通话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AI通话生态圈的蓬勃发展。参赛作品广泛覆盖智能客服、跨境沟通、文旅导航、数字人交互等个人以及企业应用场景,充分展示了AI通话的多样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