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行业的风云变幻中,长视频平台正面临一场由微短剧引发的深刻变革。曾经,柯达因坚守银盐影像技术而错失数字时代的列车,如今,长视频平台在微短剧的冲击下,似乎也步入了相似的十字路口。
过去一年里,长视频平台纷纷加大对短剧的投入,短内容已从最初的边缘业务,演变为平台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微短剧用户规模已突破6.62亿,其对用户注意力的强烈吸引,迫使长视频平台采取更为积极的应对措施。
爱奇艺,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近期在微信上线了付费短剧小程序,包括云腾小剧场、爱竹笋剧场和爱龙虾剧场。这一举措被视为爱奇艺拥抱短内容的又一重要步伐,然而,增设站外第三方入口与惯有的付费模式之间,却透露出微妙的平衡与不合时宜的尴尬。
在当前短剧行业付费逻辑尚处变革期的背景下,爱奇艺此举显得有些突兀。毕竟,免费模式与会员订阅已成为主流,而小程序曾凭借免费内容吸引用户付费解锁的IAP模式,在广告分账模式的冲击下,其渠道局限性日益凸显,用户体验也面临割裂。
尽管如此,爱奇艺似乎将站外入口视为快速提升短内容数据的“捷径”。这一策略的背后,透露出平台在面临用户增长焦虑时的急切心态。面对短剧市场的猛烈攻势,以及广告主预算的结构性变化,长视频平台需要在短时间内圈定足够的用户体量,以证明自身的竞争力和活力。
从成本侧来看,爱奇艺自去年宣布进军短剧市场以来,其成本与费用支出开始反弹,销售及管理费用显著增加,内容成本则得到进一步压缩。这表明,平台正在加大对短剧业务的投入,以期通过短剧实现用户增长和商业化突破。
在内容供给方面,爱奇艺已拥有超过15000部微剧内容,免费微剧和会员微剧各占一半。快速扩容的供给侧与爱奇艺颇具吸引力的分账政策密不可分。然而,长视频平台在短剧领域的天然劣势也不容忽视,用户心智的固化使得平台在用户指标上感到焦虑。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爱奇艺开始尝试独家内容供给。日前推出的独播短剧《成何体统》便是一个成功案例。该剧改编自同名网文小说,由资深导演执导,男女主角组成的CP为剧集吸引了大量关注度。更重要的是,《成何体统》延续了长剧项目的思路,实现了IP的全链条开发,从动漫到短剧再到长剧,形成了良好的共振效应。
这一尝试不仅提升了短剧的品质和影响力,也为长视频平台在短剧领域的竞争提供了新的思路。长视频平台拥有丰厚的成熟IP储备,与短剧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同时,还能在内容生产和宣发上与长剧产生协同效应。
然而,爱奇艺在短剧领域的激进姿态也透露出其迫切性。作为唯一一家由CEO亲自推动短剧业务的平台,爱奇艺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平台需要快速适应长短内容差异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还需要笼络短剧行业的新生人才,为高管“再出发”争取时间窗口。
在这场关乎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争夺战中,长视频平台正通过不断创新和尝试,以期在微短剧的冲击下找到新的增长点。爱奇艺的举措虽显突兀,却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未来,长视频平台能否在短剧领域取得突破,还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