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并发布了新版家用电冰箱能耗标准GB 12021.2-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6月1日起全面生效。这一新标准对家用电冰箱的能效等级及耗电量进行了全面革新,旨在推动家电行业的绿色发展。
新标准不仅涵盖了传统家用电冰箱,还首次将半导体制冷冰箱及可移动式车载制冷设备纳入管理范畴。在能效等级划分上,继续保持了五级分类体系,但对各级能效要求进行了大幅提升。与旧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引入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耗电量测算方法,使能效评价更加全面和准确。据估计,约有20%的低效产品将因无法满足新标准而逐渐退出市场。
能效等级的具体划分如下:一级能效代表国际领先水平,节能效果最佳;二级能效作为节能型产品的入门级别,鼓励消费者优先选购;三级和四级能效则反映了市场的平均水平;五级能效为最低门槛,不满足该级别的产品将无法上市销售。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成建宏指出,新标准在耗电量指标上有了显著提升,整体提高了约30%至40%,特别是主流冷藏冷冻电冰箱,提升幅度更大。这意味着,消费者在使用新标准下的电冰箱时,预计能节省约40%的电力消耗。
以一台500升对开门冰箱为例,现行标准下的一级能效产品每天耗电量为0.92度,而新标准下则要求降至0.55度,降幅达40%。这意味着,一年下来,消费者可以节省约135度电,电费节省约68元。若全国每年销售的6000万台冰箱均达到新标准,每年将节约电力130亿度,相当于三峡电站一个半月的发电量。
新标准还首次引入了容积利用率这一重要指标,鼓励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注重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据估算,在相同外部尺寸下,新标准下的冰箱空间利用率可提高10%至30%。以500升冰箱为例,同样尺寸的新产品将多出50升至100升的可用空间,这得益于更薄、更高效的绝热材料,以及压缩机和风扇部件的小型化设计。
新标准还带来了另一项创新变化,即首次将智能电网信号响应能力纳入国家标准。未来的冰箱将能够感知电网负荷变化,自动调整工作模式,如在用电低谷时主动制冷,在用电高峰时减轻负担,从而帮助用户节省更多电费,降低电费支出约5%以上。这一功能不仅对个人用户有益,还能缓解电网压力,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还将用户户外携带的小冰箱纳入了节能管理范畴,包括户外露营和车内使用的便携式冰箱。据央视新闻报道,这类冰箱市场增长迅速,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台。纳入节能管理体系后,将加速整个行业的节能技术升级,淘汰高耗能产品,预计每年可节约电力6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