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百万大关,引领非限购城市绿色出行新风尚。截至六月底,这座城市的道路上已行驶着超过108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高达15.1%,在非汽车限购城市中独占鳌头。更令人瞩目的是,成都已提前达成原定于2025年实现的目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0万辆,公共领域电动化率80%。
在公共交通领域,成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新能源化进程。公交、出租车、网约车以及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的保有量已超过25万辆,电动化率超过80%。尤为公交、出租车和网约车领域的新增及更新车辆,已实现100%新能源化。在公务用车、环卫车辆、邮政快递以及城市物流配送等重点领域,新能源车辆的占比也超过了80%。
自2023年入选国家八部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以来,成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出台《关于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于去年9月便提前完成了“公共领域电动化率超80%”的国家试点目标。成都不仅通过地方立法与政策引导,确保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全部为纯电动汽车,还推出了老旧车报废补贴、尾气监管强化等13项措施,推动存量车辆绿色迭代。
在生产端,成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今年1至5月,成都汽车总产量达到34万辆,同比增长29.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同比飙升402.2%,达到9.9万辆,成为推动成都汽车产业增长的核心力量。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基础上,成都还在积极探索智能驾驶的新场景,推动交通出行向更高阶发展。自2023年底项目建成以来,依托经开区596.38公里智能网联道路,成都率先在国内验证了C-V2X协同驾驶应用。通过车路协同技术,车辆拥有了超视距感知能力,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目前,该自动驾驶车队已安全运行超过60万公里,服务乘客超过一万人次。
在成都未来科技城,L4级自动驾驶公交的场景探索也已正式启动。1号线配置了4台6米级自动驾驶公交车辆,采用先进的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实现了公交的自动化驾驶。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封闭测试和专家评审,并申领了试验用临时行驶号牌,正式启动道路测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场景的持续拓展,成都将有更多智能化、网联化的交通场景落地开花,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