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基因编辑新突破:用科技力量为濒危物种筑起生命防线

时间:2025-07-23 17:06:09来源:张老师育学堂编辑:快讯团队

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一项发表在《Nature Reviews Biodiversity》上的研究带来了创新的解决方案。该研究提出,将原本应用于农业和“反灭绝”项目的基因编辑技术,转化为拯救濒危物种的关键手段。

由东英吉利大学和Colossal生物科学公司主导的国际团队,通过利用博物馆保存的标本DNA和近缘物种的基因,成功展示了恢复已丧失遗传多样性的可能性,为物种的存续赢得了宝贵的进化时间。

以毛里求斯粉红鸽为例,尽管通过数十年的保护工作,其数量已从濒危的10只增加到600只,但基因组分析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该物种仍面临在50至100年内灭绝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种群瓶颈期积累的有害突变和遗传变异丧失,即所谓的“基因组侵蚀”。传统的保护措施,如圈养繁殖,虽然能增加个体数量,却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Colossal公司的首席科学家Beth Shapiro博士指出,基因编辑技术不仅为猛犸象的复活提供了可能,同样也可以用于拯救濒危物种。她参与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基因编辑在保护生物学中的三大突破性应用:

首先,通过从博物馆保存的标本中提取历史DNA,可以恢复现代种群中已经丢失的关键基因变异,从而增加遗传多样性。其次,引入近缘物种的抗热、抗病基因,可以增强濒危物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最后,通过替换固定下来的有害突变,用种群崩溃前的健康基因来提升濒危物种的生育率和存活率。

然而,科学家们也强调,尽管这项技术前景广阔,但必须谨慎前行。东英吉利大学的Cock van Oosterhout教授警告说,尽管基因编辑是应对地球史上最快环境变化的新工具,但它绝不能替代栖息地保护等传统措施。为了确保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必须分阶段进行小规模试验,并建立长期监测体系。

研究还特别指出了几个需要严格关注的问题,包括评估脱靶效应的风险、确保本地社区的充分参与,以及维持现有保护项目的资金投入。

随着研究的正式发表,关于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生态伦理的全球讨论也将拉开序幕。基因编辑技术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可能吸引新型投资,并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但正如哥本哈根大学的Hernán Morales副教授所言,没有万能的解药,当物种保护成为核心原则时,基因编辑可以成为综合保护策略中的重要一环。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