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系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市场地位正经历着剧烈动荡。先是日产汽车频传财务困境,紧接着本田销量警报响起,就连一向稳健的丰田也不得不连年调低在中国市场的预期。这一系列波折背后,全球经济放缓与产业升级的艰难固然是表象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美两大经济体在无形中形成的合力,对日系车的全球主导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金额同比大幅下滑25%,出口价格亦下跌21%。为保持价格竞争力,日本汽车制造商不得不自行承担关税成本,这一举措虽然维持了售价稳定,却大幅压缩了利润空间。出口业务虽然依旧,但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无疑预示着日系车在美国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与此同时,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总额已连续两个月下滑,其中6月份汽车出口同比下降26.7%,零部件出口下降15.5%。这一系列数据不仅拖累了日本的出口表现,更导致外贸赤字扩大,股市承压,日本企业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美国市场的这一变化,不仅削减了日系车的利润,更动摇了其全球估值的基础。
在中国市场,日系车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与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从“代工生产”到“技术输出”的历史性跨越。自2024年起,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特别是在电动车领域,中国品牌的市占率已经突破80%,直接挤压了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日系车在中国市场一直依赖燃油车型,然而面对比亚迪、吉利、奇瑞等本土品牌通过插混与增程技术的低价策略围攻,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日产天籁等传统畅销车型几乎全面败退。数据显示,自2023年起,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1%下滑至不足13%,且下滑趋势仍在持续。
日产汽车首当其冲,年初已多次传出资金链紧张的消息,甚至传出与本田深度整合或出售资产的传闻。本田虽然销量相对较好,但在中国市场缺乏新能源产品的支撑,插混和纯电车型均乏善可陈,地位岌岌可危。丰田虽然技术储备雄厚,但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过于保守,市场份额被比亚迪、特斯拉等新兴品牌全面超越。其豪华子品牌雷克萨斯更是处境艰难,在2025年被中国本土品牌围剿得几乎无立足之地。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日系车并非因战术失误而败北,而是死于战略上的迟钝。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战争的形式更加复杂多变。中美两国虽然未曾明确协商“联手”,但各自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无形中形成了合力,首次真正动摇了日系车几十年积累的市场霸权。日产或将成为第一个倒下的巨头,本田紧随其后,丰田也显得不再那么自信。雷克萨斯若不及时调整策略,恐怕也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