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欣旺达智能工厂内,一幅生动的智能制造画卷正徐徐展开。AGV小车在自动化产线间灵活穿梭,仿佛是为电芯组件量身定制的“快递小哥”,而5G信号则如同无形的纽带,将实时生产数据精准传输至中央控制平台。大屏幕上,各类参数跳跃不息,它们不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智能工厂蓬勃生命力的直观体现。
欣旺达IT部部长申德龙自豪地介绍,工厂的关键设备自动化率已飙升至95%,单线生产效率实现了15%的飞跃,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20%,单位综合能耗更是降低了28%。更令人瞩目的是,通过从订单管理到生产执行的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工厂单日电芯产能已突破10万支大关,刷新了智能制造的新纪录。
山东欣旺达项目总投资高达200亿元,占地广阔,达1307亩,分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目前,一期项目已顺利建成6条生产线,而“源网荷储云”一体化示范项目和二期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这一切的背后,是欣旺达对于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
总工程师李文明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五年来,欣旺达在研发上的投入已超过130亿元。通过创新的叠片工艺,公司成功突破了传统工艺内阻大的瓶颈,使得超充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与充放电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欣旺达的技术实力和发展规模不仅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更吸引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目光。2022年7月,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的领军企业科达利,在未进行实地考察的情况下,便决定落户枣庄,这足以证明欣旺达作为“链主”企业的强大吸引力。
作为枣庄近年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锂电产业项目,欣旺达不仅自身发展迅速,更带动了整个区域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蓬勃发展。目前,已有8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因欣旺达而落地枣庄,形成了千亿级的锂电产业集群。李文明表示,随着科达利等企业的加入,产业配套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公司也正在积极推动与当地锂电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企业的合作。
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枣庄锂电新能源产业在面对产业“痛点”时拥有了更多的协同解决能力。近日,《锂电池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协同管理指南》团体标准调研会在枣庄高新区成功举办,欣旺达、丰元化学、精工电子等“链主”企业齐聚一堂,就材料批次一致性、设备接口兼容性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急需协同解决的技术标准建议。
枣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枣庄市市场监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胡安军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行业企业形成合力,共同破解产业链质量协同瓶颈,为枣庄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