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机器人盛宴,共绘智能时代新蓝图

时间:2025-07-26 17:08:05来源:上观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2025年7月26日,上海迎来了第八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盛大开幕,大会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聚焦“学术突破、软硬结合、全球治理”三大核心亮点,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时代新风貌。

本次大会展览面积首次超过7万平方米,汇聚了全球800余家企业,带来了超过3000项前沿科技成果,其中包括40余款大模型、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80多款全球或中国首次亮相的新品,规模之大,创历史新高。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会首次设立了“数学质问、模型质问、科学质问”三问机制,吸引了包括12位图灵奖及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200多位全球顶尖专家参与,将人工智能的学术研讨推向了新的高度。

与往届相比,今年的展会形式更加“硬核”,现场随处可见具身智能的身影。机器人参展企业从去年的18家激增到今年的80多家,不仅数量上实现了飞跃,机器人的功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世博展览馆二楼H3馆,上海智元、傅利叶、杭州宇树科技等十余家公司的上百台人形机器人集结亮相,它们或展示灵活的运动能力,或进行精细作业,或进行认知与交互,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未来感的“机器人世界”。

机器人无疑是本次大会的明星展品。开幕前夕,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款四臂具身智能机器人,引起了广泛关注。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建政表示,人类不断创造工具,以解放自我、突破自我,这正是人类的伟大之处。

在大会的“智造车间坊”展区,两台人形机器人正在忙碌地进行工业流水线作业,它们使用的是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大模型。这一场景生动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潜力。

大模型的赋能让机器人拥有了更加“聪明”的“大脑”。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武文韬表示,以前机器人更多是根据预设程序进行作业,而现在有了大模型,机器人能够自主观察、决策,处理更加复杂的任务。

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的陈文明教授团队则研发了一种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使机器人能够抓取易碎物品,如嫩豆腐。这一传感器利用微小的摄像头和特种材料,结合AI算法,赋予“机械抓手”高灵敏的触觉能力,解决了机器人行业缺乏力触觉能力的难题。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研突破与产业化落地的协同推动。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资凯指出,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实用性。他强调,人类需要的是能在生活中稳定应用的产品,如稳定包饺子的机器人或能在工业场景里稳定完成焊接的机器人。

在上海浦东的“模力社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在成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技能学校”。这里建成了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能够同时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涵盖智能制造、民生服务和特种应用等多个领域。预计到2027年,该训练场将扩大到能够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训练。

资本也在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上海正构建以600亿元国家基金加225亿元市级母基金为核心的资本矩阵,实现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融资供给体系全覆盖。今年,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已联合领投了多个重要项目,为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