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王坚院士洞见:AI产品多数难逃10年考验,创新力成关键

时间:2025-07-28 19:09:53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近期的一次深度访谈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及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向彭博社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AI)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王坚,这位拥有心理学博士学位并曾在杭州大学执教的学者,对AI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并不认同业界将AI、通用人工智能(AGI)与超级智能(ASI)视为有明显界限的演进路径,而是认为这三者实则是同一进程中的不同阶段。

王坚指出,当前的AI技术虽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市场上大量的AI技术、服务和产品仍未触及AI技术的核心本质。他以ChatGPT发布后涌现的众多新事物为例,预测其中大部分可能难以在接下来的5至10年内持续存在。他强调,AI对人类思维方式的深远影响不容忽视,算力的巨大提升正如交通工具的变革,将彻底改变人们规划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探讨中国AI产业发展现状时,王坚表示,中国AI技术的快速进步并非依赖单一企业,而是得益于如DeepSeek、阿里巴巴、月之暗面等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他将AI竞赛比作一场马拉松,认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形成真正的壁垒,新参与者仍有机会脱颖而出。他指出,中国在底层AI模型上的国际差距并不大,未来应更多关注AI应用领域的探索。

回顾阿里云的创立历程,王坚认为,云计算作为一项技术驱动的业务,凭借其作为各行业基础设施的特性,有望在未来50至100年内保持持续繁荣,与电力行业相媲美。他提到,阿里云CTO周靖人便是公司15年前招聘并培养至今的人才,这表明在AI这一仍处于早期阶段的技术领域,盲目的人才争夺并非成功的关键,找到具有创新潜力的合适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针对当前硅谷AI人才争夺战的现象,王坚结合自身创业经历评论道,当年他亲自招募周靖人时,并未追求“最贵”的人才,而是注重找到与公司长期愿景相契合的“合适的人”。他认为,在创新的早期阶段,过于昂贵的人才可能并非最佳选择,因为新技术和新市场的探索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他强调,真正重要的是探索尚未被人了解的技术领域,而不是仅仅聚焦在已被标注为“人才”的个体上。

王坚还谈到了中国市场的独特角色,认为它不仅是一个传统的销售市场,更是一个新技术的试验场。在中国,人们热衷于探索AI领域的各种可能性,尽管其中大部分技术和产品最终可能消失,但这种探索过程本身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