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讯飞星火大模型X1破语言壁垒,助力中国企业出海1.2亿设备

时间:2025-07-29 23:21:13来源:文汇报编辑:快讯团队

在科幻巨著《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巴别鱼以其神奇的实时翻译能力,成为了跨越语言障碍的梦幻生物。而今,这一幻想正逐步照进现实,多语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逐渐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语言壁垒。

近日,一场聚焦多语言AI技术的高级别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吸引了来自亚洲、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产学研各界代表。会上,来自中、英、匈、塞、以、伊、泰、马、柬等国的10位资深AI专家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共同探讨多语言AI的未来。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于数字化语料的稀缺,全球主流大模型对低资源语言的支持严重不足,这使得小语种国家面临AI边缘化的风险。此次研讨会,如何填平这一数字鸿沟,成为了各国专家共同关心的核心议题。

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刘聪在会上透露,科大讯飞的最新成果——星火大模型X1,已能支持超过130种语言,且在阿拉伯语、德语、法语、韩语、日语等重点语种上的表现,已经超越了GPT-4.1。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星火语音大模型在语音识别方面支持100种语言,效果超越Whisper V3;而星火语音合成大模型则支持55种语言的语音合成,效果在业内遥遥领先。

刘聪还分享了讯飞星火多语种多语言大模型的未来研发蓝图。他提出,未来的多语言模型将围绕三个核心方向进行:一是推动“语音+文本”多模态数据的共建共享,打破不同模态间的语义隔阂;二是打造具备原生多语种语音能力的大模型底座,增强模型对全球语言生态的感知力;三是构建融合跨语言知识迁移能力的多语言通用大模型,提升不同语种间的知识迁移与泛化能力,为全球多语言AI应用提供全面支撑。

科大讯飞智算业务部副总经理张骁指出,中国智算产业发展迅速,但面临算力效率低下、实际可用算力不足等挑战。他建议通过构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算力的高效调度和开发者生态建设,推动智算产业的健康发展。

英国萨里大学“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宋一晢教授介绍了团队开发的DemoFusion与NitroFusion技术,这两项技术能够在普通GPU上运行超高清、实时的生成式AI模型,让创作者在本地设备上拥有“超级计算能力”,仿佛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巴别鱼”。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技术科学学院主任Vlado Delić教授强调,塞尔维亚语在通用模型中的占比极低,远低于斯洛文尼亚语。他认为,每种语言都应拥有体现其文化身份的大模型,以避免在医疗、法律等关键领域出现误译风险。为此,塞尔维亚正在积极构建符合本国语言特点和文化语境的国家级大模型。

面对这些挑战,国际合作成为了重要的解决路径。Vlado Delić表示,希望与科大讯飞合作,将塞尔维亚语及相关南斯拉夫语言纳入全球AI生态。双方已启动合作规划,计划将塞尔维亚语接入讯飞的翻译设备与智能应用系统,并以2027年贝尔格莱德世博会为目标,打造本地化大模型。

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X1在翻译、推理、文本生成、数学等核心能力上,已能与国际一流大模型比肩,特别是在幻觉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大大提升了模型在行业应用中的可靠性。目前,科大讯飞的多语种技术已为中国企业如华为、比亚迪、海尔等的1.2亿台套设备提供语音交互支持,涵盖23种语言,并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实地应用,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语言与AI能力保障。

在AI技术生态建设方面,科大讯飞已向全球53万开发者开放了813项AI能力接口,其中272项专门针对多语种需求,为全球AI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