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亿年吸血史,蚊子进化挑战人类!五字秘籍教你精准拍蚊

时间:2025-07-31 02:24:38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快讯团队

夏日炎炎,蚊虫的活跃让不少人倍感困扰。在南方,基孔肯雅热疫情借助蚊子传播,在一些城市肆虐;而在北方,高温天气下,蚊子“热死”的话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微小却威力巨大的昆虫,是时候让我们重新认识了。

蚊子的历史比人们想象的要悠久得多。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蚊子起源于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2023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两枚距今约1.3亿年的雄性蚊子化石,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远古雄性蚊子竟然也拥有刺吸式口器,这表明它们在当时也会吸血,吸食的对象包括早期哺乳动物、鸟类,甚至是恐龙。

然而,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雄蚊逐渐改变了食性,转而以植物汁液为食。这一转变可能与被子植物的大量出现以及雄蚊对能量需求较低有关。尽管如此,雌蚊为了繁衍后代,仍然需要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蚊子的繁殖能力极强,雌蚊吸饱一次血后可在水中产卵200-300粒,这些卵在7-14天内就会孵化成蚊。据估算,目前地球上的蚊子总数高达110万亿只。

蚊子虽小,却能传播多种致命传染病。疟疾、乙脑、登革热等疾病都是蚊子叮咬传播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2.5万人死于蚊虫叮咬引发的疾病。其中,疟疾在2022年就造成了60.8万例死亡,而登革热病例也在逐年攀升,2024年全球报告病例数已超过1400万例。

蚊子的吸血工具是一套复杂的针管系统,共有六根不同作用的针管。它们通过这套系统将含酶的化学物质注入猎物血管中,防止血液凝结并达到麻醉效果,然后用最后一根针管吸血。在吸血过程中,病毒或其他生物体很容易随针管进入人体血管,从而引发疾病。

面对高温天气,蚊子也并非无所不能。作为变温动物,蚊子需要依靠外界环境来调节体温。大部分蚊子的温度舒适区在25-30℃之间,一旦温度超过35℃,很多蚊子就会被热死。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蚊子正在经历“热演变”,更加适应高温环境。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过去对蚊子来说过于寒冷的温带地区也逐渐变成了它们的“舒适区”。这不仅导致蚊子数量和活动范围增加,还使得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虽然大量使用杀虫剂已经使部分蚊子种群产生了抗药性,但人类与蚊子的“战争”仍在继续。许多人遇到蚊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挥手拍死它,但往往难以成功。这是因为蚊子的飞行轨迹遵循“莱维飞行”原理,频繁转向且轨迹难以预测。蚊子还拥有“平衡棒”这一特殊结构,能够感知到空气中的微弱震动并迅速做出反应。

不过,想要精准拍死蚊子也并非毫无办法。可以采取“竖、轻、快、搓、洗”的五字秘籍:双手上下摆好,手指微张,减少阻力;拍的时候手掌位移不宜过大,用力不宜过猛;看准时机快速击掌;合着手掌搓一搓确保蚊子被彻底打死;最后记得洗手。还可以借助高科技产品如电蚊拍、驱蚊液等,或者使用蚊帐进行物理隔绝。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