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于近日宣布,其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迎来重要更新,1000万Clips版本已全面推送至SU7 Pro、Max及Ultra版车型用户。此次升级,标志着小米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又一重大进步。
针对用户关心的升级效果,小米汽车方面详细介绍,相比此前的300万Clips版本,新版本在复杂路况下的应对能力显著提升,驾驶决策更加贴近老司机的习惯,实现了更加流畅且安全的驾驶体验。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新版本的特点,包括加减速更加柔和、绕行更灵活、路口通过更顺畅等。
具体而言,1000万Clips版本在纵向舒适性上提升了57%,加减速控制更加线性,有效减少了拥堵跟车时的晕车感。绕行成功率提升67%,能够精准规划路线,即便在窄路场景下也能游刃有余。路口通过率提升23%,对中国复杂路口的理解更加深入,即便在人车混杂的城中村、老街区也能顺利穿行。
小米汽车作为行业首批实现1000万Clips版端到端辅助驾驶量产的品牌,此次升级的新版辅助驾驶系统HAD首批搭载于YU7车型。这款小米汽车旗下的首款SUV,自7月6日正式交付以来,便受到了广泛关注。
自2021年小米官宣造车以来,智能驾驶团队便成为其重点投入的领域之一。雷军曾立下目标,要在2024年底进入智能驾驶第一阵营,并在2025年初重申了这一目标。为此,小米在辅助驾驶领域持续投入,第一期总投资达57.9亿元,拥有超1800人的专属团队,持续投入测试车辆超过400台。
雷军透露,小米在研发上的投入不遗余力,预计2021年至2025年五年间,研发投入将达到1050亿元。其中,2025年的研发预算将超过300亿元,四分之一的金额将投入AI及相关业务。未来五年,小米的研发投入预计将达到2000亿元。
随着2025年的到来,智能驾驶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的新焦点。雷军认为,辅助驾驶是汽车科技的制高点,因此小米在这一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以期在未来占据领先地位。
然而,智能驾驶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引发了外界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关注。部分车企在营销中将L2级辅助驾驶形容为“准自动驾驶”,甚至“高阶智能驾驶”,这种夸大宣传也引起了消费者的担忧。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所有量产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均属于L2级,驾驶员仍需全程监控路况,时刻准备接管。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强调,消费者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点,辅助驾驶并非自动驾驶,驾驶员需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中南大学发布的报告也指出,当前的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在某些危险复杂交通场景下可能无法及时做出正确决策,需要驾驶员保持警惕。小米汽车在答网友问中也再次呼吁,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请大家正确理解和使用相关功能,确保行车安全。
雷军在小米YU7上市发布会上表示,小米认为安全是前提、是基础、是一切。为了做好辅助驾驶,小米不惜代价,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