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上海“智云”启航:AI深度融入城市,绘就智慧生活新图景

时间:2025-07-31 15:56:49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人工智能(AI)的科技之光正熠熠生辉。在刚刚闭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上,一个明确的信号被释放出来:全球AI创新的焦点正逐步从模型能力的比拼转向落地场景的探索,开启了从实验室迈向城市街头、从云端算力融入市井日常的新篇章。上海,无疑站在了这一变革的最前沿。

与往届相比,WAIC 2025不仅是展现创新成果的舞台,更是一扇窗口,透过它,世界看到了上海的另一番景象——一座智慧与人间烟火气并存的城市。从社区口腔医院的AI辅助诊疗,到工业生产线上的智能体,再到大型港口的智能驾驶卡车和调度助手,AI已不再是学术论文中的抽象术语,而是深深融入了城市的血脉之中。

在WAIC 2025的现场,上海电信推出了“智云上海”城市信息化服务品牌,旨在构建一个包含城市级智能底座、全域覆盖的AI网络以及强大落地能力的城市智能服务体系,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升级的城市级AI中枢。从“智”出发,向“云”而生,上海正以肉眼可见的落地速度和无形的智能张力,重新描绘着智慧城市的面貌。

“智云上海”的基石是“智云网络”,它针对AI时代的“数字神经网络”需求,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首先是架构革新,采用扁平化的叶脊全互联架构,打破了传统网络层级限制,实现了全对称、无收敛的网络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延迟,提高了响应效率。其次是能力进化,通过息壤算力调度平台的“算网融合”技术,网络不仅负责数据传输,还能智能匹配最优服务节点,实现“路径+算力”的双重优化。第三是技术融合,集成了大数据、AI、数字孪生等DOICT技术,使网络具备弹性、敏捷、智能、实时、开放等特性。最后是安全守护,构建了云、网、边、端一体化的防护体系,具备实时感知与动态防御能力,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

“智云网络”就像给传统网络装上了“大脑”和“感官”,从一个简单的信息传输工具,变成了能够感知、判断和决策的“聪明管家”,不仅知道信息要传向哪里,还知道谁最需要、如何最快送达、怎样最安全。

在算力体系上,上海电信通过“2+M+X”一体化算力体系,构建了城市的算力主动脉。临港智算中心和青浦智算中心作为核心枢纽,提供强大的集中式处理能力;超过500个边缘算力节点将算力下沉至企业园区、工厂等边缘场景,实现低时延响应;60多个核心城区的数据机房形成了密布城市的“算力毛细血管”。这使得算力成本不断降低,曾经只有大型企业才能承担的模型训练和推理,如今正逐步惠及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

中国电信的“星辰”大模型作为智慧内核,为“智云上海”提供了赋能基石。基于“星辰”大模型,上海电信自研了“星辰政务大模型”,并成功服务于上海市12345市民热线等项目。同时,上海电信上线了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提供从底层算力租赁到模型训练工具链,再到集成“星辰”能力的SaaS应用的一站式服务,让企业能够轻松应用AI。

在产业布局上,上海电信将大模型与关键行业深度融合,持续激发产业的聚变效应。在智慧医疗、智能制造、城市治理等领域,上海电信率先落地了一批标杆场景,并将经验和能力以平台解决方案的方式对外赋能,加速推动AI从技术突破走向规模化应用。例如,上海街头的百年公话亭被改造成AI智能体“Hello老友亭”,提供景点预约、酒店预订、订餐、外宾通信/支付服务、挂号找名医等服务,日均服务超2000人次,成为城市基础设施新生和治理现代化、智慧化的缩影。

上海的链家门店也深度融入了城市的肌理,通过上海电信基于“智云网络”打造的智慧门店解决方案,摄像头成为AI的“眼睛”,实时洞察门店动向,AI辅助的客流分析帮助店铺更科学地配置顾问,缩短了客户等待时间,投诉率明显下降。施耐德电气的上海康桥工厂则通过“智云上海”实现了工作流程的重塑和绿色节能,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