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康国宾因涉及一起“漏检事件”而成为舆论焦点。事件起因于一位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的公开质疑,她声称在过去十年中,尽管每年在爱康国宾进行体检,却未能提前发现其患有的癌症,直到确诊时已是晚期。这一说法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公众对爱康国宾体检质量的广泛讨论。
紧接着,爱康国宾CEO张黎刚在一次发言中关于体检与看病界限的探讨,也被部分媒体和大V断章取义,解读为“别指望几百块体检查出所有病”,进一步加剧了舆论风波。面对这两波汹涌的舆情,爱康国宾及其创始人张黎刚不得不迅速作出回应。
7月30日,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针对张晓玲的质疑,重申了对张女士的体检“无漏诊、无误诊”,并表示将以“虚构事实、散布谣言”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爱康国宾相关负责人指出,张女士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误导了公众,甚至对整个中国医疗行业产生了不当质疑。同时,针对为何十年前的血液样本无法复检的问题,爱康国宾方面解释称,根据行业规范,血清类样本通常仅保存1-7天,但十年间的检测数据、设备信息及质控结果已提交给主管部门。
对于部分媒体断章取义张黎刚发言的情况,爱康国宾也发表了声明,指责这些媒体完全剥离了发言上下文,扭曲了发言本意,向公众传递了对体检价值的否定。事实上,张黎刚的原始观点是探讨体检与看病的界限,旨在保护消费者并进行科普宣导。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医疗行业内部人士的支持,比如某知名医院的专业大夫“猴大宝”就表示,非实体肿瘤很难通过常规体检发现,体检主要是用于健康管理和筛查重大疾病。
爱康国宾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走过18个年头,目前在全国54个大城市设有170家体检、齿科与医疗中心,与全国200多个城市的800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网络。尽管健康体检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行业集中度极低,爱康国宾、美年健康、慈铭体检等民营巨头加起来的市场份额也不足3%。这意味着像爱康国宾这样的健康体检机构,其实只能分得一小块蛋糕,远非外界所想象的“暴利”。
然而,即便面临种种压力,爱康国宾仍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自研AI辅助诊断系统,与多家医疗AI企业合作,构建了爱康AI矩阵,实现了肺结节、糖网、冠心病等早筛场景的覆盖。同时,爱康国宾还建立了智汇康云IaaS开放平台,将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技术开放给第三方体检中心及医疗机构,构建开放生态。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爱康国宾的技术实力,也使其在行业内赢得了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