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银河通用傅强:机器人先抓辣条后干大事,具身智能重在实干

时间:2025-08-02 18:08:30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在超市仓库的深处,一场科技革命正悄然上演。一台身高1.73米的机器人,凭借其灵活的机械臂,精准地从货架顶层悬挂的挂钩上夹起一包辣条,稳稳地放入分拣箱中。这一幕,让在场的零售店主们震撼不已,仿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已经提前走进了现实。

这家引领科技潮流的公司,名为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通用),虽然成立仅2年,却已在具身智能领域崭露头角。今年6月,银河通用成功完成了由宁德时代领投的11亿元新一轮融资,创下了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领域的单笔最大融资纪录,其累计融资额更是超过了24亿元。

银河通用的核心团队致力于自研“端到端”具身导航大模型和“端到端”具身抓取基座大模型。这些创新技术,使得机器人在密集货架抓取、跨场景操作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群连续创业者对“让机器人真正投入实用”的执着追求。

银河通用的产品合伙人傅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可能还需要5~10年的时间,但这并不妨碍它现在就在货架旁、工厂里发挥着巨大的价值。”

在具身智能赛道上,银河通用的发展路径显得颇为独特。当多数公司致力于让机器人“像人一样走路”时,银河通用却选择了轮式底盘;当行业热议“从L2到L4的进化”时,他们却坚持“先攻克单个L4级的技能”。

银河通用的首个突破口,选择了商业零售领域。他们今年发布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 VLA,让机器人首次实现了对密集货架上袋装零食、挂钩商品的稳定抓取。这一场景与真实商超货架几乎一致,此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无成熟解决方案。

“我们的机器人不仅能在灯光昏暗的仓库里捡起掉在地上的药盒,还能在汽车工厂抓取油污的零件。它的核心优势在于‘不挑环境、不挑物体’。”傅强解释道。这种泛化能力的背后,是大模型对海量场景数据的学习。通过模拟数万次“拿起—放下”的动作,机器人逐渐掌握了不同材质、形状物体的抓取逻辑,甚至能应对包装袋褶皱、物体堆叠等复杂情况。

傅强认为,机器人的成长应该是“技能累积”而非“等级跃升”。他表示:“先在零售场景练成‘L4技能’,再在工厂掌握上下料的‘L4技能’,当这些技能叠加后,自然能进入家庭场景。”

这种务实策略也体现在银河通用的产品设计上。与追求“类人形态”的同行不同,银河通用的首款机器人采用了成熟的供应链,而非一开始就挑战硬件设计的极限。

“创业公司不能一开始就挑战‘造轮子’,先用成熟方案跑通商业化,才有底气谈技术迭代。”傅强说。这种选择让银河通用在短短一年内,就将机器人推进到了“可商用”阶段,今年内即将入驻百家零售门店。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展会现场,银河通用展示了其机器人产业应用的核心优势与多元落地场景,涵盖零售、工业、物流和城市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银河通用在“技能大舞台”的核心展区成为大会最热门的打卡地,他们搭建了1:1还原的真实商超场景,由Galbot(银河通用推出的轮式双臂机器人)进行全天候值守。

“传统机器人在这种场景下可能会感到困惑,但Galbot却能应对自如。”傅强在展台前解释道。其核心秘密在于Grocery VLA大模型,这款端到端大模型打破了“视觉识别+轨迹规划”的传统分离架构,让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边看边做”。无需预先编程路径,机器人就能自主判断商品位置和抓取角度,甚至能在无间隙的货架中“挤”出操作空间。

这种能力的突破还体现在细节中。面对滑溜溜的塑料瓶,Galbot会调整夹爪力度以避免掉落;遇到变形的袋装面包,它能找到最稳定的抓取点;即便是透明果冻杯这类易反光的物体,也能精准识别。更关键的是,模型无需针对不同商品单独调参,从刚性包装到柔性物体,一套算法就能应对全品类,这意味着机器人能快速适应药店、便利店、仓储等多样零售场景。

银河通用的布局不仅限于零售场景。从展区布局就能看出其战略逻辑:商超场景旁,工业机器人正在汽车零件、料箱垛堆中穿梭;巡检区域里,机器狗正灵活捡拾地上的垃圾,上演了一场跨越零售、工业、物流、城市服务的“全场景秀”。

在城市服务场景展区,银河通用展示的机器狗能够自主识别观众随机投掷的水瓶、纸巾盒,无论物体滚到角落还是卡在缝隙里,都能迅速定位并捡拾。

从货架到工厂,从仓库到街道,银河通用用技术通用性证明了具身智能的价值不在于“长得像人”,而在于“像人一样思考并自主干活”。

傅强介绍,目前银河通用的技术已在零售和工业场景落地。在药店和商超,机器人正在协助店员完成线上订单的分拣工作;在汽车工厂,它则承担起零件搬运、上下料等枯燥重复性、重体力工作。

“零售场景是很好的起点,市场规模大且可复制,刚好匹配当前机器人的能力。”傅强解释了选择这一场景的逻辑。

据悉,银河通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已获得100家门店订单,年底前将在全国投入使用。在北京试点的十多家药店中,40平方米的空间里,Galbot单“人”管理着5000种SKU(最小存货单位),上万盒药品,实现了24小时盘点、取货全流程运营。

面对行业内的一些质疑,傅强显得坦然自若。“有的投资人说人形机器人是‘空中楼阁’,我们理解这种质疑。但当客户真的为机器人付费,当它每天在仓库里分拣上千件商品时,质疑自然会消散。”在他看来,具身智能的爆发不需要“科幻式突破”,而是无数个“能干活的小进步”的累积。

如今,行业已从“拼概念”进入了“拼硬科技”的新阶段。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机器人展品更注重实际能力,如抓取精度、环境适应力、连续工作稳定性等硬核指标,已成为竞争焦点。

当Galbot在货架间精准穿梭的身影越来越常见时,人们或许会逐渐意识到,银河通用所选择的“非人形”路径,正是让机器人快速融入产业的务实捷径。在具身智能的赛道上,“像人一样解决问题”的能力迭代,或许才是更值得期待的产业密码。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