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财经报道了一起涉及电动自行车智能服务功能失效的事件。据报道,随着2G基站的逐步退网,我国约3.8亿辆电动自行车中的部分车型,特别是那些配备有定位和远程控制等智能服务的车辆,开始遭遇服务中断的问题。
消费者反馈称,他们购买的电动自行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智能服务功能就无法正常使用。以小牛电动车为例,其云盒设备仅支持2G网络。然而,随着当地2G基站的退网,消费者若想继续使用智能服务,则需额外支付149元更换支持4G网络的硬件。这一额外费用让消费者感到不满,尤其是他们在购车时并未被告知车辆采用的是2G版本。
事实上,早在2020年,工信部就已要求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因此,电动自行车厂家在这一问题上显然存在一定的疏忽。法律专家指出,厂家有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义务,应当在销售时明确告知消费者车辆的网络配置情况,以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
据统计,在某一单一网络投诉平台上,关于小牛和九号品牌电动车的此类投诉已超过400条。这些投诉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厂家隐瞒信息的愤怒,也凸显了电动自行车行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面对这一问题,部分消费者表示,他们将在未来购车时更加谨慎,不仅关注车辆的性能和价格,还将特别留意其网络配置和厂家的售后服务承诺。同时,也有消费者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监管,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电动自行车厂家,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不仅要追求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更要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和权益。只有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