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为什么李彦宏提出的人工智能能实现弯道超车

时间:2015-03-13 11:23:21来源:刘旷编辑:星辉

纵观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会热点,就业、就医、住房、教育等几乎每一次都会成为老百姓们最关心的民生话题。不过这一次的两会热点话题却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之外,李彦宏的“中国大脑”提案一举击败其他所有话题,创下了科技话题首次挤进两会热点第一的先例。

30年前,有人说电脑将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不料今天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了电脑;10年前,有人认为智能手机将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照样认为不可能,而今天手机连接一切却逐渐成为了现实;同样,今天李彦宏提出“中国大脑”设想,也有很多人认为是不接地气,事实上,人工智能却是跟我们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貌似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距离十分遥远,实际上它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而且正以一种磁悬浮般的速度向我们奔来,人工智能已经打响21世纪新的军备赛。

社会层面,人工智能成改善民生新利器

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一直都被作为发达经济体与发展经济体最明显的区别和写照,而人工智能的普及将会对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翻天腹地的变化。

首先,在家庭生活方面,如果家里拥有保姆机器人,就可以免去苦于找不到保姆的烦恼,解决日常家庭劳务所忧。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还很遥远,实际上日本已经开始在试用家庭保姆机器人了。我们再来看看眼下各大科技公司所倡导的手机连接一切:清晨,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起床,一天都感觉很精神;起床时,窗帘已经悄悄拉开,这个时候甜美的声音开始播放当天的天气预报;起床后,水温已经设置为适合自己使用的温度,不用担心水温时冷时热;洗簌后,厨房已经传来早餐的香味;上班前,不必担心门窗、电视等是否关上;晚上回家前,可以通过手机提前打开热水器,到家后就可以直接洗个热水澡。

其次,在医疗健康领域,目前已经有很多智能硬件公司推出了智能医疗硬件产品,能够及时地反应出人体的健康状况。比如机器视觉系统自动完成乳房X光检查和其他医学影响的分析,通过模拟医学专家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过程能够让机器人自动诊断病人病情等。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改善就医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也能大幅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其三,我们再来看看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通过借助人工智能,我们的教学场景将得到极大改善,而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老师也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不仅仅是教育、医疗、家庭等方面,人工智能将会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将会成为未来全球各国改善民生的新利器。

经济层面,各国借人工智能再创经济神话

目前发达国家都已经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计划,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经济体向前继续迈进的动力和标志。

一、欧盟耗资10亿欧元打造人脑计划。该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基于神经科学的全新的、革命性的信息通信技术,建造一种模拟神经元功能的芯片,然后将芯片用于建造超级计算机。

二、美国大脑计划。美国通过借助DARPA部门,然后将每年的研究经费划拨给各个大学的实验室、科技公司等用于各式各样的前沿研究,目前该部门已经与谷歌、IBM等科技公司达成了合作,并获得了多项人工智能重要科研成就。

三、日本机器人计划。目前日本工业的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继续发展,日本联合各大企业推出了机器人计划。通过机器人、无人搬运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日本工业再次走上了世界前列。

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刚刚起步,而人工智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难得的一次新机遇。李彦宏所提出的“中国大脑”计划如果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将对中国的科技创新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在加速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力量,它是中国经济继续实现腾飞的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可以说谁在人工智能上领先了,谁就能引领未来的新经济时代。

企业层面,科技巨头争先恐后

目前全球的科技巨头诸如谷歌、百度、微软、IBM、Facebook等都已经纷纷涌入到了人工智能领域,它们在以下五个层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一、图像、语音识别技术

在图像、语音识别技术领域竞争最为激烈的当属谷歌和百度。借助移动搜索,百度和谷歌都向语音、图像识别技术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谷歌通过连续的收购确立了其在图像、语音识别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而百度则通过组建以吴恩达、余凯、张潼、徐伟等人才组成的豪华专家团队,并坚持自主研发,最终在语音识别技术上超越了谷歌和微软。

二、深度学习

在深度学习方面,微软、谷歌、百度、Facebook、IBM等科技巨头都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日前,微软的研究人员在学术论文中表示,微软最新的深度学习系统在分辨2012年版的ImageNet图像数据库时,错误率只有4.94%,相比于普通人的5.1%,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在识别图像的错误率上面超越了人类的水平。

三、无人驾驶

最早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汽车领域的是谷歌,随后国内的百度、华为也先后向无人驾驶技术发起了挑战。未来百度自动驾驶计划的核心方向就在百度大脑,它可实现人与汽车的语言互动,车辆定位,驾驶辅助甚至自动驾驶等功能。而华为则通过联合东风汽车共同打造无人驾驶汽车。

四、智能家居

说起目前的智能家居,谷歌、苹果、微软等都已经在摩拳擦掌,而国内的智能家居格局竞争更是相当激烈,已经形成了战国纷争的局面:小米+美的、海尔+阿里+魅族、联想+百度、360+格力、腾讯、华为等。

五、机器人

人工智能未来的最终方向就是意识机器人的出现,通过机器人的使用,企业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和提升效率。对于机器人公司的收购,谷歌总是乐此不疲,去年谷歌连续收购了10来家机器人生产企业。而百度开发的“小度”机器人走红网络则向我们表明:机器人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其实不仅仅是科技巨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正在涌入到人工智能领域。对于企业来说,人工智能是一次绝好的商机,它的产值将在万亿规模以上。

军事层面,人工智能打响新的军备赛

著名军事理论家张召忠可谓对李彦宏“中国大脑”计划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且认为它将有助于军队现代化建设。事实上,在我国军方的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在网络科学、神经科学等领域有很好的投入,并获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此次,人工智能如果能够上升到国家战略,对于军队科技的创新将有着深渊的意义。

目前,各国的军事机器人、无人驾驶飞机等早已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有人说未来的战争是无人飞机、机器人之间的战争,对此我丝毫不怀疑。而这场战争的胜负也就取决于谁拥有更先进的无人飞机和军事机器人,也就是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一场有关人工智能的军备赛早已悄然打响。

总而言之,刘旷认为人工智能定然将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给我们的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促进和带动经济的发展,全面提升军队的军事实力和力量。同时,人工智能也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提升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更多热门内容
中科院院士冷劲松:智能材料或成具身机器人“身体”进化新路径
根据智平方创始人兼CEO郭彦东在2025年8月30日中国智能产业大会上的介绍,VLA是当前最符合第一性原理的解题思路,它让机器人不再依赖固定的预设程序,而是能够通过端到端的数据驱动,实现“从感知到行动”的自…

2025-09-20

沪港携手共推Web3生态,专委会授牌引领区块链与AI机器人新未来
日前,2025“数通链谷”杯第七届长三角区块链应用创新大赛之百家企业走进数通链谷暨沪港通Web3数字资产大会举行。 万达信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作为连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技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2025-09-20

AI智能体浪潮下,麟哥团队系统课程助力不同人群解锁学习新路径
刚开始接触智能体的人,能从基础知识学起,搞懂 “智能体到底是什么”“和普通 AI 工具的区别” 这些基础问题;有一定基础的人,可以直接入手研究智能体在不同场景的应用逻辑,比如在行政工作、销售跟进中的具体用法;…

2025-09-20

华为全联接大会发布多款AI芯片,Atlas 950超节点将成全球算力新标杆
与上一代相比,昇腾950在多个方面实现根本性技术提升:新增支持FP8/MXFP8/HIF8、MXFP4等低精度数据格式,算力分别达到1PFLOPS和2 PFLOPS,大幅提升训练与推理效率;大幅提升向量算…

2025-09-20

2025网络安全宣传周:多方协同织密AI安全网 护航高质量发展
本周,《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正式发布,明确提出以安全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构建可控、可信、可靠的产业生态,汇聚产业合力,共同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当人工智能实现了健康、有序发展,各…

2025-09-20

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荣膺全球光伏首个“灯塔工厂”,引领行业智造升级新征程
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是此批次全球光伏行业唯一入围工厂,这意味着全球光伏电池制造领域首个“灯塔工厂”诞生,这不仅是四川省本土企业首家“灯塔工厂”,更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领域再一次走在世界前列。…

2025-09-20

毕马威深圳论坛聚焦:AI赋能能源转型 助力行业迈向零碳智慧未来
论坛期间,为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路径,毕马威中国详细解读《智能能源——人工智能驱动转型与价值重塑》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立足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对全球8个国家的163家能源企业高…

2025-09-20

中科大孙玄:AI与核聚变携手,或加速开启人类文明新纪元
9月11日,在上海世博园区举行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星能玄光创始人兼董事长孙玄在演讲中重申了这一业界重要共识——核聚变是开启下一代文…

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