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手机里面的AI怎么火起来的?是噱头还是好帮手

时间:2018-04-28 09:19:32来源:太平洋电脑网编辑:星辉

2018年,一部智能机可以没有全面屏,但绝对不能没有AI。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AI却是玄之又玄的存在。究竟什么是AI?AI又有什么作用?现阶段的AI又是否真的能被称之为AI?这一系列问题,始终困扰着消费者。

造成消费者困扰的原因未必找不到。一方面,AI本就是非具象的存在。我们一眼能见到全面屏带来的屏占比提升,但很难具体感知到AI的明显作用。可能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AI依旧等同于语音助手。所谓AI美颜,AI拍照,对比过往美图算法带来的提升,可能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AI市场鱼龙混杂。AI毕竟是热点,从营销的角度看,秉承着“人有我也有,我没也要有”的精神,AI势必会被移入到各产品的宣传之中。对消费者而言,听惯了AI宣传的“狂轰乱炸”,可实际体验下来呢?这其中的落差感,也是造成消费者对AI不信任的关键。

但AI技术确是实打实存在的,并且在改变着智能机方方面面的体验。某种意义上,智能机本身就是AI具象化的载体。从拍照体验到系统优化,从电量续航到SoC运算,AI无处不在。抛去市面上那些为了AI而AI的产品后,我们更能看清AI对于智能机的意义。

为什么AI要在手机端运行?

AI,即人工智能,是神经网络模型,是算法。

以iPhone 4S为代表的第一代搭载了语音助手的智能机产品,其AI应用(语音助手)是运行在云端的。受限于网速以及语义理解能力的不足,体验着实谈不上优秀。如今智能机上的AI,是将神经网络模型写入智能机中。一旦系统检测到需要AI应用时,便进行计算分析。

现阶段AI之所以会在手机端运行,一是因为以图像识别为主要应用的AI运算对计算速度提出极高的要求。如果将运算过程搬到云端,势必会出现延迟,体验不佳不可接受。二来,想要最大程度提高AI的能力,势必需要消费者的私人数据。出于对数据的保护,AI运算也只能选择在手机端运行。

软硬结合,干活不累

手机端运行AI应用绕不开一个问题,能效比(可以简单理解为运算效率)是否合理。传统的CPU与GPU可以进行AI计算,但终究不是专门为运算AI而生。硬跑AI应用不仅会大量消耗电能,还会出现运算延迟。如何使AI运算更加高效,便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单纯通过改进算法并不能满足厂商的需求,优化SoC是更好的解决方案。然而在如何优化SoC上,主流的芯片厂商们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以华为麒麟970与苹果A11 Bionic为代表的SoC选择了增加专用AI芯片的方法。麒麟970内置了人工智能NPU模块,苹果A11 Bionic内置了神经网络专用加速模块。只是麒麟970NPU选择了开放NPU端口,而苹果A11 Bionic的神经网络专用加速模块目前只能用于Face ID。

增加专用的AI运算芯片毫无疑问会带来运算能效的大提升,一举解决了效率与功耗的问题。然而,引入专用AI运算芯片也带来了芯片成本提高的问题。

以高通骁龙芯片为代表的SoC选择了异构运算方式来处理AI应用。即通过骁龙人工智能引擎进行判断,从CPU、GPU、DSP中选择出最适合的内核来进行数据处理,避免出现运算资源浪费。

以联发科P60为代表的第三类方案则可以看做是上述两种方案的折中。联发科P60引入了APU设计。但APU看似是独立的AI运算芯片,实则依旧是改进版的DSP,虽然具备一定的AI运算能力,但终究不如NPU来得高效。

为了量化现阶段智能机AI的性能,如鲁大师推出了AI mark 1.0跑分系统。当然,这一跑分系统仅仅是从AI运算效率方面进行分析。考虑到AI应用的实际情况,现阶段AI跑分的意义并不大。

AI的应用场景

智能机中的AI绝大部分用于图像识别。具体来说,便是用于拍照。AI拍照已经成为了当今智能机的必备功能。上至高端旗舰,下至千元备用,无一例外,都会搭载。

以场景识别技术为例。如何让消费者能够以最简单的方法拍出一张好照片,始终是困扰厂商的一大难题。拍照场景、环境千变万化,单一的拍照模型显然无法解决问题。为此,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根据不同场景、不同环境分别予以建模。当AI程序检测出不同场景时,按需调出相应模型即可。

对于人像拍照也是如此,通过AI算法识别出人物与环境的界限,实现精准抠图虚化。通过AI检测性别、年龄与面部特征等要素,可以给出最佳美颜方案。

近两年智能机整体拍照能力的提升,不仅得益于硬件水平的提升,更离不开AI算法的加持。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拍出好照片的成本将会越来越低。AI,将实现消费者的拍照大师梦。

但AI的作用仅限于拍照吗?自然也不是。以华为Mate 10为例,通过调用NPU,在离线翻译、二维码扫描、软件启动速度等场景下均明显缩短了处理时间。目前来看,NPU的优势较为明显。

AI与智能机的未来

我们必须承认,现阶段的AI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AI芯片还是软件算法,均有较大的突破空间。未来AI将会如何改变世界,我们无法准确预测。但AI将如何改变智能机,倒是可以窥知一二。

随着5G技术的普及,云计算必将再度成为热点。解决了隐私安全问题后,未来智能机中的AI运算将转移回云端。大型计算机将能够处理更多更复杂的AI应用。一旦算力得到了保证,AI将为智能机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AI应用,将成为“仿真”应用,使智能机利用软件便能完美模仿出物理现实。拍照方面,智能机可以淘汰单反。信息处理方面,语音助手可以淘汰人工。

再进一步,AI将如《钢铁侠》里的智能系统贾维斯一般,拥有真正的智慧。那时,智能机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助理,独一无二的存在。

总结

关于AI的竞赛,如今才刚刚开始。对于厂商而言,想要在AI竞赛中胜出,不仅要提升自身研发实力,更要整合好供应链,从芯片到算法,缺一不可。

可以肯定的是,得AI者得未来。能够将AI完美整合进产品,全力建设好AI生态,真正使消费者感知到AI便利的厂商,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如今,华为与苹果已经先行一步,其余厂商将如何追赶,未来AI行业又将出现怎样的变革,着实值得期待。

要知道,关于AI这场大戏,才刚刚上演。

更多热门内容
“人工智能+”赋能煤炭转型:把握机遇窗口,构建智慧能源新生态
唯有以人工智能为牵引,推动产业模式跃迁,培育复合型人才,健全安全与伦理规范,构建长效发展机制,方能夯实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与制度根基,塑造人工智能与煤炭开发技术全面融合的新时代煤炭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2025-09-20

中科院院士冷劲松:智能材料或成具身机器人“身体”进化新路径
根据智平方创始人兼CEO郭彦东在2025年8月30日中国智能产业大会上的介绍,VLA是当前最符合第一性原理的解题思路,它让机器人不再依赖固定的预设程序,而是能够通过端到端的数据驱动,实现“从感知到行动”的自…

2025-09-20

沪港携手共推Web3生态,专委会授牌引领区块链与AI机器人新未来
日前,2025“数通链谷”杯第七届长三角区块链应用创新大赛之百家企业走进数通链谷暨沪港通Web3数字资产大会举行。 万达信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作为连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技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2025-09-20

AI智能体浪潮下,麟哥团队系统课程助力不同人群解锁学习新路径
刚开始接触智能体的人,能从基础知识学起,搞懂 “智能体到底是什么”“和普通 AI 工具的区别” 这些基础问题;有一定基础的人,可以直接入手研究智能体在不同场景的应用逻辑,比如在行政工作、销售跟进中的具体用法;…

2025-09-20

华为全联接大会发布多款AI芯片,Atlas 950超节点将成全球算力新标杆
与上一代相比,昇腾950在多个方面实现根本性技术提升:新增支持FP8/MXFP8/HIF8、MXFP4等低精度数据格式,算力分别达到1PFLOPS和2 PFLOPS,大幅提升训练与推理效率;大幅提升向量算…

2025-09-20

2025网络安全宣传周:多方协同织密AI安全网 护航高质量发展
本周,《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正式发布,明确提出以安全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构建可控、可信、可靠的产业生态,汇聚产业合力,共同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当人工智能实现了健康、有序发展,各…

2025-09-20

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荣膺全球光伏首个“灯塔工厂”,引领行业智造升级新征程
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是此批次全球光伏行业唯一入围工厂,这意味着全球光伏电池制造领域首个“灯塔工厂”诞生,这不仅是四川省本土企业首家“灯塔工厂”,更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领域再一次走在世界前列。…

2025-09-20

毕马威深圳论坛聚焦:AI赋能能源转型 助力行业迈向零碳智慧未来
论坛期间,为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路径,毕马威中国详细解读《智能能源——人工智能驱动转型与价值重塑》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立足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对全球8个国家的163家能源企业高…

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