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微软的决绝:抱紧云与AI的未来

时间:2018-05-24 09:00:25来源:极客公园 编辑:星辉

不到两个月前,微软宣布取消「Windows和设备」部门——曾经为微软贡献四分之一营收的标志性产品团队,取而代之的是,分设成「体验与设备」和「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两个事业部。

郭昱廷作为这次改组挪腾中的一员,前不久刚从沈向洋领头的「微软人工智能与研究事业部」部调往「云计算与人工智能部」,担任全球高级副总裁。采访中,郭昱廷多次强调,这样的调整是为展现微软拥抱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决心,并非放弃Windows。

这里提到的「微软的决心」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于覆盖了全球十余万名员工的庞大组织而言,微软一直保持着每三年一次的组织更迭节奏,而近三年,自纳德拉上任后,所有的努力都在为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核心靠拢。

2016年9月,微软将「技术与研发部门」和「人工智能(AI)研究部门」相合并,组建新的「微软人工智能与研究事业部」(Microsoft AI and Research Group),由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技术与研发部门主管沈向洋领头。

2017年7月,微软裁员3000名员工,削减其他部门开支,并加强微软云计算部门(Azure)。今年,「云计算与人工智能」部门的设定意味更为明显。微软也变得更聚焦了。

而在一系列的组织与业务重组的背后,是微软将近20年的顶尖研究院资源——自上世纪90年代创立之初将就人工智能定位核心研究方向,这些技术积淀和研究成果亟待产品化,当下的人工智能时代机遇将是最好的窗口。

从西雅图到北京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发表演讲

继月初的Build 2018大会召开12天后,微软将「Intelligent Cloud and Intelligent Edge」的新愿景从西雅图搬到了北京。

当天会场内聚集了1000名开发者,在线观看者达15万人次——这是微软首次在国内举办的如此大规模的人工智能主题大会。

沈向洋携一众高管激情演讲,包括微软技术院士黄学东、微软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事业部全球高级副总裁郭昱廷、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等,全面展示了微软在智能云计算与智能边缘计算领域的最新技术、资源服务以及合作部署。

尽管部分技术成果在Build大会已有所介绍,但面向中国市场,微软还是带来了值得期待的本土化的产品。交互式人工智能是微软所倡导的方向之一,在Azure上顺势也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智能应用,不仅包括微软姐妹花「小冰」、「小娜」在语音交互以及情感沟通方面的进步,还包括诸多商务场景的升级,如AI会议系统的「全武功」演示、无人机搭载计算机视觉模块勘测管线情况的应用。

在行业应用市场,智能客服需求最为旺盛。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康容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谈到,「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对这个服务表示出兴趣。比如在金融行业,客户都提出了对于数字化客户的需求。倒不是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人,遇到棘手问题还是会由人工接管,目的在于更系统性地获取客户数据。」

此外,康容提到,在微软面向行业应用市场的一系列「AI+云」解决方案中,首当其冲的将是制造业、新零售以及金融行业、医疗。

「很多工厂客户在利用机器学习针对生产计划进行预测,减少他们流水线的延误,提升效率」,康容介绍。

而对于中国如今大热的新零售板块,尤其是本着业务协同的考量阿里云正在发力的阶段。康容表示,无论新旧,本质都是零售。「我们的观察是传统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动力都很足,不然活不下去了。所以这块的业务我们十分重视。」

康容还提到,在医疗领域对于数据在线化和结构化的苛求也异常强烈。目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和制药企业辉瑞公司达成合作,推进疾病知识图谱和诊断问答系统的建立。

透过沈向洋当天的演讲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微软云计算的业务矩阵中,公有云、混合云、物联网(Azure IoT Edge)、Azure Sphere被视为当下的四大核心。

公有云毋庸置疑一直是云计算业务的基础,而兼具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云业务方案正逐步成为更具灵活性的市场趋势。Azure IoT Edge则是微软今年面向端智能,即边缘计算提出的重点业务模型。

今年,微软宣布将开源Azure IoT Edge资源,让开发者能够对边缘应用进行修改、调试,进行扩展、添加功能,部署到Linux和Windows等多种环境中,并让开发者拥有对端设备更高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

作为示范性合作案例之一,微软宣布和大疆在无人机行业应用领域的合作与探索,包括农业、建筑行业、公共安全等场景,以及具体解决方案FarmBeats的推出。

此外,在Azure IoT Edge上,微软与高通合作推出了定制化视觉服务,能够让无人机或其它工业装备无需连接到云端就能做出快速响应。

Azure Sphere,则是微软考虑到物联网安全与联网议题所提出的工业级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经过特殊设计的安全芯片、安全操作系统和云端安全。

尤其在芯片层,微软开发了「全新级别」的微控单元(MCUs),性能是旧款MCU的五倍,采用特别为IoT而优化的Linux内核,并使用了基于云的安全服务。

这些设计将免费授权给合作的厂商,而首个采用这一解决方案的厂商为联发科——第一个Azure Sphere芯片MT3620由联发科公司开发,预计将于2018年第三季度公开发售。

沈向洋表示,目前,每年全球有90亿片微控制器被安装到各种机器中——从家用电器到工厂设备,但只有1%具有联网功能,Azure Sphere力图打开这一市场。

在智能云计算的主题下,认知服务是微软重点发力的业务板块,同时也是微软研究院和人工智能团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

微软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事业部全球资深副总裁郭昱廷介绍微软认知服务

微软认知服务在三年前的Build大会上正式推出,主要以API的形式为开发者提供AI能力,覆盖语音、视觉、语言、机器翻译、OCR识别等24项服务,其中17项已经商用。如今,已经有100万开发者使用了该项服务。

现场演示环节中,OCR光学识别图形文字、手写文字,Captionbot.ai的AI图片识别后的自动文字描述功能,以及Visual Studio Tool for AI(以下简称VS for AI)的视觉模型定制化功能等,都让现场开发者十分惊喜,掌声不断。

其中,VS for AI的功能实现方式是,开发者只需要上传一组图片,然后导入标签,随后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个定制化的机器学习模型。这和谷歌云李飞飞团队在今年初推出的Cloud AutoML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对此,郭昱廷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套产品背后的逻辑是微软云面向客户的定制化服务思想,早在两年前端的Customer Service中微软就已经推出了Pre-train的服务。原因在于,很多客户在具体的使用场景中需要匹配度更高的模型,但同时他们还不具备人工智能深层次的技术能力,所以微软云顺势推出了定制化服务。

「包括语音服务、视觉服务,微软都是采用这个定制化的逻辑。」郭昱廷说道。

在视觉领域外,微软在其核心技术优势——语音层面的技术积淀已经不用赘述。因为前不久谷歌在I/O大会中引用「首个」全双工技术宣传而不服的微软,在这次大会中也抛出了底气十足的开源计划——在今年秋季,将向中国和日本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开放「全双工语音感官技术(Full Duplex)」。

这其中包括语音唤醒、群聊识别(基本身份与声纹)、控制器应答、多轮对话记忆等四层技术结构,开发者可将这种对话方式融入自己开发的应用中去。

2016年8月,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通过人类用户主动发起的方式,与小冰进行了一场人机对话,如今微软已让小冰与人类用户完成了累计超过60万通电话交流。

落地中国,助力出海

在商业合作层面,微软也一直强调作为平台的身份和角色,表示秉持着更为开放的态度。为进一步拓宽中国市场的疆土,微软的合作客户上至中移动、华为、联想等一线品牌,下至小米生态链企业、AI创业公司等中小规模团队。

值得关注的是,在微软与创业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不仅为其提供云计算层面的技术服务,还顺带为其打开海外市场资源奠定了基础。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电话与网络在线服务服务覆盖1/6的地球人口(九亿),其数字客服的需求体量可想而知。对于拿下世界最大的语音数据公司的合作,微软方面表示十分高兴,同时,也表示正在与中国移动针对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技术应用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此外,活动现场,微软合作伙伴才云科技也展示了利用Azure Batch AI服务为唯品会开发了容器化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将其海外业务团队的效率提升了85%,对100万张图片进行分析标签化处理的时间缩短到之前的1%,让AI系统迭代的速度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除了做好自家的智能音箱,微软也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亿联客的Yeelight智能音箱赋能,即将开放的小冰「全双工」和「人工智能创意」功能将在这款音箱上得到落地展现。

微软与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ROOBO达成合作(左为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康容)

为了进一步优化语音交互体验,微软也开始将触角伸向硬件底层,例如联合中国创业团队ROOBO合作研发的多MIC语音开发板MSDDK(Microsoft Speech Device SDK)。

这是一个面向远场语音识别的软硬件一体方案,由ROOBO向开发者提供硬件,微软提供语音服务开发平台。运行于微软智能云Azure上的认知服务能够为其提供多种语言和知识技能,用以开发广泛适用于智慧家电、机器人、智能音响、机顶盒等不同场景的智能设备。

既是客户,也是伙伴

无论是在西雅图Bulid大会,还是北京的人工智能大会上,微软都花了不短的时间展示基于大疆Mavic Air无人机平台进行管道巡检的案例,足以可见其对于这位中国新伙伴的重视。

在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康容看来,大疆不仅是微软的客户,更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合作的内容包括,大疆将选定Microsoft Azure智能云平台作为首选云计算合作伙伴,发布面向Windows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将商用无人机技术拓展到全球最大的企业开发者社区。为Windows 10电脑编写的应用程序,可以针对不同行业的各种应用场景对大疆无人机的飞行和控制进行定制,包括完整的飞行控制功能和实时的数据传送。

「这样的合作更像是双方联手推出一个具体的方案给到客户。而不是简单地说,大疆采用微软云推广自己的业务。我们面向的客户里既包括大疆的客户,也有微软的客户,以及我们共同的客户。」大疆公关总监谢阗地表示。

如今,可见的合作方向包括名为Azure平台上的FarmBeats的解决方案,基于各种先进传感器来对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进行检测,用直观的图形洞察将与农场作物、牲畜、土壤相关的信息展现出来。

这其中整合了大疆的PC地面站专业版软件和制图算法,可以在Azure IoT Edge上生成实时的热力图,从而帮助农民尽早发现农作物生长缓慢、疾病、病虫害等可能影响收成的问题。

谢阗地透露,自Build大会后,在美国已经有将近30家客户对于该方案提出了兴趣,大疆工程也在积极地跟进这些项目的需求。

不过,双方也同时表示,该方案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相当于是预览版」。因为面向企业级客户,不同客户的需求在细节上千差万别,需要针对具体客户进行非常详尽的定制化沟通与合作。

康容表示,因为开发过程中很多底层功能和技术都可以复用,所以同一套基础解决方案可以应用到不同场景,比如FarmBeats不仅可以应用到农业,也可能应用到救灾场景中。

作为无人机领域的领军者,大疆拥有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开发群体,但这个数字也不到十万,而微软的企业软件开发者数量是七亿。

这是完全不对等的用户规模,同时也是大疆需要联合微软的更深层次原因——让更多的开发者来扩展和延伸无人机平台的应用领域。

大疆方面透露,今年10月会将会推出解决方案的正式版本,同时能够看到具体的客户应用案例。「案例将会是具备前瞻性的」,谢阗地补充道。

巨人转身

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负载进入云端,市场对于顶级供应商的需求和相应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全球范围内,亚马逊AWS、微软Azure、IBM、谷歌云等竞争不断加剧,在国内,云计算同样成为互联网巨头布局基础设施和输出AI能力的重要通道。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成为不可分割的双响炮,同样也是科技巨头公司们不容掉队的主赛道。但对于身形庞大、风格老练的微软而言,要告别辉煌的个人计算时代,逐步放下桌面、移动、windows等略显累赘的包袱,自如切换到新赛道并非易事。

庆幸的是,纳德拉做到了。

在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排名第二的Azure与AWS之间的差距缩小,为财报带来的收益增加98%。分析师数据显示,AWS的份额从68%下降到了62%,微软则从16%上升到20%。

在纳德拉——微软第三任CEO上任后,不断强化微软研究院在技术与产品环节的联结,更多研究项目转换为实际应用或产品,为Azure在竞争激烈的云计算市场夺得了更大空间的增值服务市场,而此前微软所积累的深厚企业客户资源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Azure汇聚了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部投入与技术积累」沈向洋在演讲台上说道。作为云计算销售部门的同事感到欣喜,「你看沈博士和他的几名大将都来支持我们,就可见其重视程度了。」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决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

更多热门内容
“人工智能+”赋能煤炭转型:把握机遇窗口,构建智慧能源新生态
唯有以人工智能为牵引,推动产业模式跃迁,培育复合型人才,健全安全与伦理规范,构建长效发展机制,方能夯实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与制度根基,塑造人工智能与煤炭开发技术全面融合的新时代煤炭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2025-09-20

中科院院士冷劲松:智能材料或成具身机器人“身体”进化新路径
根据智平方创始人兼CEO郭彦东在2025年8月30日中国智能产业大会上的介绍,VLA是当前最符合第一性原理的解题思路,它让机器人不再依赖固定的预设程序,而是能够通过端到端的数据驱动,实现“从感知到行动”的自…

2025-09-20

沪港携手共推Web3生态,专委会授牌引领区块链与AI机器人新未来
日前,2025“数通链谷”杯第七届长三角区块链应用创新大赛之百家企业走进数通链谷暨沪港通Web3数字资产大会举行。 万达信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作为连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技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2025-09-20

AI智能体浪潮下,麟哥团队系统课程助力不同人群解锁学习新路径
刚开始接触智能体的人,能从基础知识学起,搞懂 “智能体到底是什么”“和普通 AI 工具的区别” 这些基础问题;有一定基础的人,可以直接入手研究智能体在不同场景的应用逻辑,比如在行政工作、销售跟进中的具体用法;…

2025-09-20

华为全联接大会发布多款AI芯片,Atlas 950超节点将成全球算力新标杆
与上一代相比,昇腾950在多个方面实现根本性技术提升:新增支持FP8/MXFP8/HIF8、MXFP4等低精度数据格式,算力分别达到1PFLOPS和2 PFLOPS,大幅提升训练与推理效率;大幅提升向量算…

2025-09-20

2025网络安全宣传周:多方协同织密AI安全网 护航高质量发展
本周,《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正式发布,明确提出以安全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构建可控、可信、可靠的产业生态,汇聚产业合力,共同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当人工智能实现了健康、有序发展,各…

2025-09-20

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荣膺全球光伏首个“灯塔工厂”,引领行业智造升级新征程
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是此批次全球光伏行业唯一入围工厂,这意味着全球光伏电池制造领域首个“灯塔工厂”诞生,这不仅是四川省本土企业首家“灯塔工厂”,更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领域再一次走在世界前列。…

2025-09-20

毕马威深圳论坛聚焦:AI赋能能源转型 助力行业迈向零碳智慧未来
论坛期间,为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路径,毕马威中国详细解读《智能能源——人工智能驱动转型与价值重塑》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立足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对全球8个国家的163家能源企业高…

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