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新能源车充电桩领域的消费投诉正不断攀升,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车主们纷纷反映在使用充电桩时遭遇各种问题,如高昂的占位费、退费难以及不透明的收费模式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车主的充电体验,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浙江某服务区,一位车主国庆假期充电25分钟竟被收取160元占位费,而充电站在收取此费用时公示信息不全,收费提醒不足。“退费难”也是车主们频繁投诉的问题,一些充电企业设置复杂退费流程,甚至拒绝退费。
除了占位费和退费问题,充电桩的电费和服务费不透明也让车主们感到困扰。在某些充电站,电费虽低,但服务费却高昂,导致实际支付费用远超预期。业内人士指出,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充电桩的全过程,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针对充电桩收费不透明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对充电桩的小程序和APP进行统一监管,确保电费和服务费清晰明了。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将充电桩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范畴,明确相关规定,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曾发布通知,要求电动自行车充电费用实行价费分离,严格明码标价,并推动降低充电服务费。通知还鼓励市场竞争,不得以行政手段指定充电设施运营单位。
在江苏无锡,车网互动示范区已正式商用。通过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可以与电网进行双向充放电,车主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能缓解用电高峰期的供电压力。该示范区一期工程包含59台车网互动充放电桩,单桩最大充放电功率可达60千瓦。
对于充电桩收费不合理的问题,车主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投诉,包括直接联系运营公司、向消费者保护组织或工商部门投诉、在网上投诉平台提交信息以及向物价部门举报。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充电桩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其服务质量和收费透明度直接关系到车主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监管、规范市场、提升服务质量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