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内的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管理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相继发声,强调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性,旨在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深刻剖析了当前行业现状。他指出,尽管我国的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已进入市场规模化应用阶段,NOA等相关功能迅速普及,但技术的成熟度与市场的热度并不匹配。特别是在复杂场景下,感知系统的局限性仍然显著,产品从“可用”到“好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车企在宣传上的模糊边界和用户认知的偏差,导致部分驾驶员混淆了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的概念,因误用驾驶辅助功能引发的交通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张进华进一步批评了部分车企的不当行为。他指出,这些车企不仅推出了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产品,还提出了“L2+”“L2++”等具有误导性的概念,甚至在试驾时向消费者演示“脱手”“脱眼”等不规范操作。这种行为极易导致消费者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生过度信赖,而在销售和使用环节,车企又未能明确告知系统的功能及性能限制、驾驶员的职责与状态要求等关键信息,从而使用户高估产品的能力,引发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张进华建议加快推进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及实施,引导企业规范宣传,加强消费者的安全认知。他认为,只有通过制度的完善和行业的自律,才能确保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付炳锋也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强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的突破和市场的推动,更需要制度保障与行业自律的共同发力。他倡议进一步规范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的安全管理和营销宣传,推动形成“技术进步与责任落实并重”的健康发展生态。
付炳锋指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内部需要建立更加协同有序、规范透明的创新生态。这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他还呼吁行业内的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通过共同努力,打造更加安全、可靠、智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出行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内部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监管手段。例如,通过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共享平台,加强数据监管和分析能力;通过推广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体系,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全球化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在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构建协同有序、规范透明的创新生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智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