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汽车业账期乱象与内卷竞争:何时找回遗失的行业美德?

时间:2025-06-20 09:03:09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6月11日,中国汽车股市迎来了一波短暂的高开行情,特别是零部件与供应商板块表现抢眼。然而,这一涨势并未持续,整车板块随后逐渐回稳,涨幅收窄。

回顾上周,《汽车K线》发布的汽车股涨跌榜数据显示,近百家汽车业及相关上市公司中,仅有不到四成的个股上涨,平均股价下跌0.77%,继续呈现下行趋势。同时,汽车股的六大板块均以下跌告终,资本市场似乎正处于观望状态。

行业内部的问题依旧严峻,账期问题虽然相对容易解决,但全产业链的价格战、高企的资产负债率以及产能过剩等深层次问题,却迟迟未能得到有效整治。这些问题已引起行业领军人物的重视,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他勇敢地站出来,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吹哨人”,并获得了吉利、长安、广汽等公司的声援。

业内有人质疑,对于按时付款这样本分的事情,是否值得大肆宣扬。他们认为,舆论更应关注由价格战引发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零公里二手车等更为紧迫的议题。有人讽刺道,在新时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汽车上市公司,怎还好意思赊账拖款?

去年11月,特斯拉副总裁陶琳曾在微博发布的一张图片,揭示了中美新能源汽车厂商对供应商付款周期的变化趋势,引发广泛关注。图片显示,部分中国车企的账期非但没有缩短,反而逐年延长,而特斯拉则有所缩短。

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生效,为账期划定了“红线”——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或服务,应自交付之日起60日内付款。此前,三大监管部门联合约谈了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在内的多家主流上市车企/集团,明确要求企业“自我约束”,避免无序降价,并点名批评了长期拖欠供应商货款这一行业顽疾。

尽管汽车行业在整治乱象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香港车展上,多名零部件制造商坦言,延迟付款在汽车行业内早已司空见惯,部分企业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延后支付,从而削弱账期改变的成效。上市车企常用的规避方式之一是开具承兑汇票(商业票据),以进一步推迟实际支付时间。

尽管已有17家上市车企/集团承诺60天付款期,但其中仅有上汽集团与北汽集团明确表示不使用商业票据,其他企业则未明确付款形式。有汽车供应商表示,虽然60天付款承诺是个好的开始,但如何计算时间、商业票据的使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已从2018年的7.3%下降至3.9%,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在中国汽车行业,商业票据和供应链金融早已普及,车企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供应商则处于被动地位,承担较大风险。

一些大型上市车企/集团允许票据延期兑付、在市场流通转让,或通过支付手续费实现提前兑现。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具有规模大、供应链长、供应商多的特点。账期过长必然导致上下游供应商陷入经营困境,加剧行业内卷,形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压力从整车向产业链环节传导,导致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加长、资金周转困难,不利于产业技术创新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12家样本车企的应付账款和票据总额超过9220亿元,占总负债的比率高达46.22%,而德系和日系上市车企这一比例通常不超过12%。

中国汽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普遍偏高。2024年,赛力斯资产负债率高达87.38%,蔚来今年一季度更升至92.55%。对于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车企来说,缩短付款周期反而可能加重资金链压力。在中国车企普遍面临资产负债率偏高、现金流承压的情况下,未来中国车企的现金流压力将更加严峻。

过去10年间,中国汽车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资本圈钱造车、疫情、传统与新能源汽车切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叠加,使中国汽车行业陷入了严重的“内卷式恶性竞争”。绝大多数大型上市车企深陷其中,整个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都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曾发文批评上市车企的“内卷式”竞争,指出车企开展极致降本,并要求钢厂不断降低汽车板价格,远远超出钢厂可接受的能力。同时,部分车企拉长供应商账期,将融资压力和成本转嫁给上游供应商,导致钢厂资金压力倍增。钢铁行业因此坚持“不给钱不发货”的原则,坚决抵制拖延货款的不良行为,并警告“价格战”没有赢家。

更多热门内容
小米汽车单月交付破三万,双车型战略助力电动市场新飞跃
2025年7月,小米汽车在电动汽车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单月交付量成功突破3万辆大关,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小米汽车在其发展历程中的重大突破,也使其在电动汽车行业中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一股…

2025-08-04

小米汽车门店破350家,交付冲刺35万,电动车市场新势力稳步前行
根据最新数据,截止2025年7月底,小米汽车在全国开设了352家门店,较上月新增18家,覆盖城市数量达97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购车体验。其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

2025-08-04

小米汽车7月电动车交付量大涨,雷军致谢,YU7车型备受瞩目
在电动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小米汽车凭借出色的市场表现吸引了广泛关注。与6月的2.5万辆相比,7月的交付量也实现了20%的环比增长。小米集团创始人兼CEO雷军对这一成就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强调,这份成绩得益于广…

2025-08-04

小米汽车7月交付大增3倍,雷军致谢:YU7车型订单火爆,电动新潮流引领者
在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小米汽车传来喜讯。这一成就不仅凸显了小米汽车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迅猛发展,也为其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小米集团公关部负责人王化也对这一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是小米在电…

2025-08-04

小米汽车7月交付量激增3倍,雷军感恩消费者共筑电动梦想
在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小米汽车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一亮眼数据不仅展示了小米汽车在电动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也为其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米集团公关部负责人王化也对这一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2025-08-04

小米汽车7月交付量大爆发,SU7、YU7热销,年度35万辆目标稳步靠近
电动车市场再传喜讯!小米汽车在2025年7月份的交付量突破了3万辆,与去年同期的1万辆相比,增长幅度达到惊人的300%。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小米汽车在电动车领域的快速崛起,也为其未来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