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量化投资领域迎来了显著的回暖,尤其是以指数增强产品为代表的量化策略,其热度持续攀升。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曾被量化巨头幻方在去年10月放弃的股票中性策略,近期也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在16个私募二级策略中,股票市值中性策略的收益表现颇为亮眼,整体位居中上游。具体而言,该策略的收益中位数为6%,在各类策略中排名第五;收益均值为5.98%,位列第九。这一成绩,无疑为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市场表现增添了新的光彩。
近期,股指期货基差的明显收敛更是为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基差的收敛,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成本显著降低,这引发了市场上对于配置中性策略黄金窗口期的热议。
那么,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在今年上半年取得较好表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基本运作原理。作为一种二级策略,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主要利用相关股票资产之间的价格分歧来实现收益。与其他策略不同,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在投资过程中通常保持较低的风险头寸,一般在±10%之间。该策略不进行方向性交易,也不预测市场或证券的涨跌,而是专注于分析不同相关联证券之间的价差变化进行交易。
从多头端来看,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与量化指增、量化选股策略类似,都是通过量化模型筛选出具备超额收益潜力的股票组合。而从空头端来看,该策略还会做空股指期货以对冲市场整体波动风险。因此,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波动相对较小,但受对冲成本的影响,其预期收益也相对较低。
然而,正是这种多空对冲的机制,使得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收益。从近五年走势来看,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波动率和回撤都相对较低,整体收益表现稳健。截至今年7月18日,“排排网·股票市场中性策略指数”近五年的收益率为25.76%,仅次于量化多头策略指数,明显高于主观多头策略指数和股票多空策略指数。
股指期货基差的收敛对于股票市场中性策略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基差成本是影响股票市场中性策略收益的关键指标之一。由于股指期货和股票指数在不同市场进行交易,两者的走势不完全一致,因此中性策略需要支付基差成本。基差成本的高低由期货升贴水决定,当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时为升水,此时基差为正,对冲成本更低;而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为贴水,此时基差为负,贴水越深对冲成本越高。
近期,受到市场回暖和前期贴水过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股指期货的基差多次明显收敛。这一变化不仅降低了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成本,还为其带来了新的配置机遇。市场分析指出,随着基差的收敛和市场情绪的稳定,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建仓窗口将重新打开。
在具体的管理人表现方面,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产品的收益表现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数据显示,上半年有业绩展示的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共有221只,其中收益排名前五的产品分别由中邮永安资产、上海道衍私募、衍盛资产、平方和投资以及进化论资产管理。这些管理人的产品在上半年均取得了显著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