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网络暴力导致医生不幸离世的悲剧事件在河南省周口市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多方报道,受害者邵医生是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最终在绝望中选择了轻生。
事件发生在2025年8月1日晚,邵医生在医院不幸坠楼,尽管医院迅速组织了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于次日凌晨离世。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随即发布了情况通报,并成立了调查组,对此事展开深入调查。
据邵医生的家人透露,邵医生生前曾遭遇三个账号连续七个多月的网络攻击,这些攻击源于三起医疗纠纷。患者家属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并互相关注推荐,进而吸引了大批网络水军对邵医生进行恶意攻击。邵医生的丈夫张先生表示,网暴使邵医生陷入了极度无助和绝望的境地。
邵医生从事妇产科工作二十多年,擅长无痛分娩、无痛流产及高危妊娠处理等领域,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誉。她的离世不仅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也让许多网友感到惋惜和愤怒。许多网友在邵医生的社交账号下留言悼念,表达对她的敬意和怀念。
法律专家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解读。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的王会锋律师指出,网络暴力并非法律用语,但可能涉及侵犯名誉权、隐私权、人格尊严权等法律责任。在本案中,网暴的实质是医闹,若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案件存在转为公诉的可能性。
王律师进一步解释说,网络暴力维权一般有三种方式:民事途径、行政报案和刑事诉讼。然而,由于网络暴力的立案往往比较复杂且困难,维权成本也相对较高。取证是维权的关键一步,需要固定账号信息、发帖内容、转发浏览、评论等证据。同时,网络账号的匿名性也给维权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除了直接参与发帖的网暴人员外,医院和平台等相关方是否也需要承担责任呢?王律师认为,在患者及亲属网暴医生的案件中,医院可能并不直接承担法律责任,但应出于人道主义辅助员工进行报案或给予慰问。而平台方在接到被网暴者的投诉举报后,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删除、屏蔽或断开连接等内容。如果平台未及时采取措施,需要对损失扩大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近年来,网络暴力犯罪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治理网暴乱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的孟博律师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使网络用户知晓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另一方面,司法部门可以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加大对网络不法行为的震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