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的热烈氛围中,360创始人周鸿祎在开幕式后的采访中,巧妙地借由大会主题“All in Agent(智能体)”向与会者及记者揭示了AI领域的最新趋势。他幽默地指出,“All in”的首字母恰好是“AI”,这不仅是对网络安全行业的一次深刻洞察,也是对360自身及企业客户未来发展的精准预判。
自2024年起,ISC大会的英文简称中加入了“AI”,而在2025年的开幕式上,“智能体”这一前沿应用更是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周鸿祎强调,大模型时代已逐步迈向智能体时代,智能体将成为AI行业的下一个风向标。
“我们不应再泛泛而谈大模型,智能体才是推动成果转化的关键所在。”周鸿祎说道。他进一步解释,“All in Agent”这一主题具有双重含义:对于企业客户而言,智能体有望成为业务转型的新引擎;而对于网络安全同行,智能体的批量攻击能力则预示着攻防对抗即将进入“机器对机器”的全新阶段。
在周鸿祎看来,尽管大模型的能力日益增强,但其在企业应用中的表现仍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在于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智能体的出现,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成为大模型的“手和脚”,使其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场景。
360在智能体领域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近日,360将旗下纳米AI品牌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并在ISC.AI 2025大会上推出了针对安全、管控、企服三大业务场景的智能体产品。这些智能体在威胁发现、事件处置等方面展现出了远超人工的效率与准确性。
然而,周鸿祎也指出,智能体并非万能钥匙,其效果高度依赖于对特定行业业务的深入理解。因此,他并不认为存在一种能够适用于所有场景的通用智能体。智能体的发展路径被他形象地划分为四个阶段:从L1的聊天助手,到L2的低代码工作流智能体,再到L3的推理型智能体,最终进化为L4的多智能体蜂群。
在网络安全领域,智能体的兴起正逐渐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企业面临着安全运营专家稀缺与智能体黑客威胁的双重挑战。单个黑客通过操控上百个智能体黑客,能够发起大规模的自动化攻击,这无疑加剧了网络战的风险。
ISC名誉主席、教授邬贺铨同样强调了AI技术与数字安全的重要性。他认为,深化行业大模型协作、加速大模型技术创新与架构演进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而构建AI驱动的主动免疫体系和深化国际合作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