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这家曾以“闪电速度”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咖啡连锁品牌,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波折与挑战。从2017年在北京银河SOHO开设首家门店,到2023年6月30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同时开业两家门店,瑞幸的每一步都备受瞩目。
在纽约的这次扩张中,瑞幸选择了紧邻纽约大学和帝国大厦商圈的黄金地段,与老对手星巴克形成了直接的竞争态势。为了吸引顾客,瑞幸推出了0.99美元的新人券和1.99美元的特惠饮品,这一低价策略迅速引发了排队热潮,使门店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点。
然而,就在瑞幸试图通过此次扩张扭转资本市场处境、修复美国市场对其负面认知的时候,一个合规问题却将其推入了争议的风口浪尖。据报道,瑞幸纽约门店拒绝接受现金,仅支持官方APP或网站下单,这一行为直接触碰了纽约市的法规红线。
自2020年11月起,纽约市正式实施了《无现金禁令法》,明确要求零售商店、餐馆等企业不得拒收现金,以保障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无银行账户者等“非数字支付群体”的消费权益,确保商业活动的公平性。面对这一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合规底线,瑞幸的运营模式显然未能做出适当的调整。
当地消费者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拨打纽约市政服务热线311进行投诉。他们认为,不能因为门店招牌上写着“科技”,就可以无视法律。瑞幸方面则回应称,他们并非一家咖啡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然而,这一回应并未能平息消费者的怒火。
事实上,这并非瑞幸首次因合规问题而陷入困境。早在2020年,瑞幸就曾因财务造假丑闻而被迫自曝高达22亿元的造假金额,股价单日暴跌85%,最终黯然退出纳斯达克主板。这一事件不仅让瑞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也让其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合规阴影之中。
为了摆脱这一阴影,瑞幸曾试图通过更换审计机构来重塑合规形象。然而,这一努力并未能取得显著成效。瑞幸先后与多家审计机构合作,但每次都因各种原因而不得不提前解约。这些审计机构或因存在合规瑕疵而被美国监管机构处罚,或因审计程序不到位而受到质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22年接手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尽管该所审计的是瑞幸2021年后的财务报告,避开了造假集中的时间段,但仍面临合规挑战。瑞幸在造假期间形成的原始数据链断裂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若立信未能识别新的风险点,仍可能因审计程序不到位而面临处罚。
多家审计机构的合规瑕疵直接削弱了瑞幸财务数据的可信度,成为其被困于粉单市场、转板之路受阻的核心障碍。尽管近年来瑞幸的业绩持续增长,但美国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的要求始终是以“合规可信”为先。因此,瑞幸想要真正赢得美国资本市场的信任,还需要在合规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此次纽约扩张的合规风波再次提醒我们,中国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时,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合规体系,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和长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