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场关于人形机器人续航能力的较量悄然展开,最终由开普勒K2大黄蜂人形机器人摘得桂冠。它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双足人形机器人连续8小时的直播续航挑战,这一壮举无疑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据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胡德波透露,K2大黄蜂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卓越的续航能力,关键在于其独特的串并联混合架构。这一架构巧妙地将开普勒自研的旋转执行器与行星滚柱丝杠直线执行器相结合,从而在保持高精度和低功耗的同时,实现了大负载的承载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设计与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K2大黄蜂与擎天柱之间的差异同样显著,尤其是在前臂和灵巧手的设计上。胡德波强调,大黄蜂的灵巧手采用了快换模式,这一设计旨在满足工业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在不需要灵巧手完成任务时,可以迅速更换为其他末端夹具,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例如,在进行重物搬运时,大黄蜂可以换上定制的夹具,从而大幅提升负载能力。
数据显示,开普勒K2大黄蜂的单臂负载能力达到了15公斤,双臂更是能够承载30公斤的重量,这一成绩同样位居行业前列。胡德波自豪地表示,在负载能力方面,大黄蜂甚至超越了擎天柱,这使得它在工业场景中展现出了更强的实用性和竞争力。
除了卓越的负载能力外,K2大黄蜂在成本控制方面同样展现出了显著优势。胡德波指出,得益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自主研发的核心零部件,大黄蜂的成本远低于擎天柱。这一成本优势使得开普勒能够在保持产品性能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实惠的选择。
在与未来方法论的独家对话中,胡德波进一步阐述了K2大黄蜂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潜力。他表示,大黄蜂不仅拥有强大的负载能力和灵活的更换机制,还具备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这使得它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发挥出色,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