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头顶风光无限,手握电网优势”,正逐步成为国家能源基地建设的热土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已突破1.35亿千瓦大关,一举超越了火电装机量,在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以及发电量等多项关键指标上,稳居全国领先地位。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新如潮涌动,新能源正与多元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从光储协同到“交能融合”,再到绿电驱动智算,内蒙古的能源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的中北部,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光伏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坐落着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该项目不仅融合了风光火储,还兼顾了生态治理,构筑起了一道绵亘千里的“绿色长城”。
三峡集团在此项目中采用了华为提供的智能组串式逆变器,这款逆变器具备IP66级别的防护等级,能够防风防尘,且在极端温差下(-30℃至60℃)稳定运行。借助数智科技,运维人员只需通过后台监控和APP,就能实时监控逆变器的运行参数。项目并网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2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近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6万吨。
内蒙古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阵地。然而,这些地区往往网架薄弱,风光发电波动性强,给电网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也增加了项目建设和运维的成本。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构网型技术应运而生。与传统跟网型技术不同,构网型技术能够主动参与电网调节,不仅可以高效削峰填谷,还能充当电网的“主动型调节器”。今年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项目配建构网型储能。内蒙古也积极响应,出台了探索建设构网型储能的政策文件。
在新能源多元应用方面,内蒙古同样走在了前列。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内蒙古加速推进新能源在交通、充电网络以及电动重卡等领域的应用。在巴彦淖尔市到乌海市的350公里路线上,内蒙古交通集团建设了68个重卡充电车位,依托华为全液冷超充技术,实现了“充电5分钟,行驶百公里”的高效补能。
内蒙古还充分发挥绿电供应优势,提升数据中心绿电占比,打造全国绿色算力保障基地。在乌兰察布中金数据低碳算力基地,清洁电力持续稳定输入基地降压站,实现了绿色能源供应与算力需求的精准动态匹配。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也从“爆发式增长”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5年,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行业企业开始从拼规模转向创价值,从政策托底转向市场驱动。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全生命周期中为用户带来更多收益,同时保障项目的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
华为数字能源在这一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化融合,华为不仅解决了沙戈荒、数据中心资源开发难题,还形成了“技术—场景—生态”的闭环模式。在智能光伏方面,华为全场景智能组串式光储解决方案在内蒙古的装机量已达到22GW;在智算中心方面,华为在内蒙古累计部署了1GW的UPS设备;在充电网络建设方面,华为全液冷超充站已在内蒙古多个场景实现广泛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