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储能巨头海博思创携手AI企业第四范式,共拓电站运营新蓝海

时间:2025-08-09 01:29:41来源:21财闻汇编辑:快讯团队

储能界的巨头张剑辉最近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携手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第四范式,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这两家企业的市值总和超过400亿元人民币,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期待。

在签约仪式上,张剑辉信心满满地表示,他们将通过储能技术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而第四范式的创始人戴文渊也放言,两家企业将在“AI+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创造出远超现有的产值。有业内人士指出,“AI+储能”或将成为一个千亿级的新赛道。

据了解,这家合资公司正在走工商流程,名称暂定为“能量晶体”。其中,海博思创持有81%的股权,拥有主导权,而第四范式则持有19%的股权。海博思创在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及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第四范式的企业级Agent也已在能源领域拥有了一定的客户基础。

张剑辉和戴文渊,两位科学家出身的创业者,此次联手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看点。张剑辉毕业于清华电机系,后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而戴文渊则本硕毕业于上海交大,并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两人均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且理念高度契合。

合资公司的主要业务将集中在电力交易方向的AI技术服务上,双方将各展所长,储能企业负责稳定“波峰波谷”,而AI则优化“发-输-配-用”全链条的效率。张剑辉形象地比喻道,他的储能生意就像是在制造一个大号的充电宝,管理一个储能电站,就相当于同时管理1亿颗手机电池,其复杂与精确程度可想而知。

海博思创自2016年起就开始重视电芯数据的采集建模和系统分析,已拥有AI+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公司的储能电站大数据模型预警准确率高达99.7%,显著降低了故障率。管理层表示,只有借助人工智能持续分析电站运行数据,才能提升储能电站的安全性、效率与可靠性。

张剑辉作为海博思创的掌舵人,常年在业务一线奔波。今年以来,他已多次带队拜访各大能源企业,推动合作项目的落地。海博思创的主要收入来自储能产品,财报显示,2024年营收为82.7亿元,其中储能产品收入占99%。

随着政策的改变,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竞争转型。张剑辉表示,未来投资商会建设更多的储能项目,储能规模将不断增长。因此,海博思创正在升级打法,加大独立储能项目的拓展与合作,在AI+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规划储能资产的后端运营布局。

作为一位海归创业者,张剑辉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清华科技园的小办公室里与团队讨论技术方案,为了赢得订单在客户车间里没日没夜地做试验,为了获得资金支持辗转在各个路演现场。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看清了未来的方向——“双碳”战略下,储能是能源革命的钥匙。

2025年1月,海博思创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储能系统集成第一股”。张剑辉和徐锐夫妇合计持股20.12%,按市值算,这部分资产价值约30亿元。如今,张剑辉正带领团队开拓海外市场,并携手第四范式,希望运用AI技术提升储能电站的运营能力,将海博思创打造成既有生产交付体系,又能提供后端资产运营和服务的企业。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