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各大繁忙的机场,如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一场围绕人工智能云(AI云)的市场争夺战正在悄然上演。走在候机大厅,旅客们不难发现,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科技巨头的广告牌几乎占据了所有显眼位置。这些广告不仅展示了各家厂商在AI技术上的最新进展,还透露出它们在市场策略上的微妙差异。
阿里云以其“通义大模型”为核心,强调开源开放和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试图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AI云的首选品牌形象。而百度智能云则突出其“AI落地”的能力,以及在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连续六年领先的地位,彰显其在行业应用方面的深厚积累。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涌现,AI云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对于AI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希望通过引入AI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组织效率。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云厂商们纷纷加大投入,争夺市场份额,而那些更早拥抱AI、更快完成能力迁移的企业,无疑将在新的技术周期中获得结构性增长的优势。
然而,AI技术的落地并非易事。企业在选择AI云合作伙伴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稳定可靠是基础,任何业务中断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深度理解业务至关重要,AI技术必须能够嵌入到企业的具体场景中,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最后,交付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样不可或缺,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AI能力,而非单纯的技术展示。
在这一点上,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百度智能云凭借其在AI技术上的长期深耕和丰富的工程落地经验,已经服务了包括央企、新能源车企、游戏厂商在内的众多行业客户。其全栈AI云基础设施的构建,更是为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阿里云则通过其开源模型策略和庞大的开发者生态,构建了一个从基础设施到商业落地的完整体系。
百度智能云在广告中强调其“专注AI云十年”的历程,以及从芯片到模型的完备AI技术能力。其昆仑芯、百舸GPU云、文心家族和大模型平台千帆的组合,构成了面向智能时代的全栈AI云基础设施。而阿里云则更加注重其AI云的定位和领先的开源模型,通过算力网络、开源模型和场景创新的协同体系,加速AI技术的商业落地。
在这场AI云市场的争夺战中,全栈AI云基础设施的构建成为了关键。全栈架构能够支撑企业从模型训练到业务接入的全流程需求,降低使用门槛和成本,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百度和阿里云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都在积极打造和完善自己的全栈AI云基础设施,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AI云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够真正把AI落到实处、交付到客户手中,谁就将最终赢得市场的认可。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作为行业内的领先者,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实力,引领着这场技术革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