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被视为量产的元年。在这一浪潮中,资本涌动,各方势力纷纷布局,有人预见未来,有人则担忧泡沫。而在这一片喧嚣之中,一款名为开普勒K2大黄蜂的人形机器人悄然走进了上汽通用的生产线,以其低调而强大的实力吸引了业界的目光,甚至赢得了美国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Figure CEO的赞誉。
近日,我们有幸探访了位于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的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公司CEO胡德波进行了深入交流。胡德波自豪地向我们展示了开普勒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这款机器人专为工业场景设计,定位为蓝领人形机器人,其外观健硕,身高一米七五,体重75公斤,双臂协同负载能力可达30公斤,续航时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小时。
胡德波表示,开普勒K2大黄蜂之所以能在负载和续航方面表现出色,得益于其自研的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等核心技术。这些执行器被安装在机器人的关键部位,模拟人体肌肉群的运动,能够输出大负载的推拉力。据胡德波介绍,大黄蜂的大腿部位所采用的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最大负载力可达800公斤,足以拉起一架三角钢琴或一辆重载摩托车。
在谈到与特斯拉擎天柱的对比时,胡德波表示,两者都采用了拟人设计,包括旋转执行器和行星滚柱丝杠的直线执行器等。但大黄蜂在前臂和灵巧手部分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快换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工业任务需求。由于开普勒自研了大量核心零部件,并依托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大黄蜂的成本远低于擎天柱,这也是其竞争优势之一。
当被问及大黄蜂的续航性能时,胡德波解释称,这同样得益于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的高效传动。相较于传统旋转架构的机器人,大黄蜂在静态站立时能够保持极低的功耗,实验室测试显示,其可以连续站立20多个小时。而在平地行走测试中,大黄蜂更是可以连续行走10个小时,充分满足了工业场景下的长时间工作需求。
胡德波还透露,开普勒K2大黄蜂的寿命非常长,可以轻松达到上万小时。这意味着,一旦投入生产,大黄蜂将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为企业创造持续的价值。由于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的磨损速度极慢,大黄蜂的维护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在谈到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格局时,胡德波表示,中国凭借强大的供应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惊人的迭代速度等优势,已经与美国一起成为了第一梯队。而传统的机器人大国日本则在这一领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被甩在了后面。欧洲部分国家虽然也具备一定实力,但整体上仍难以与中国和美国相抗衡。
在与胡德波的交流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开普勒对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他们不仅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供应链支持,更有着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和追求。开普勒K2大黄蜂的成功推出,无疑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