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热烈氛围中,宇树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不仅在大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还在会后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等媒体的深入访谈,分享了对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独到见解。
宇树科技,这家成立已九年的创新企业,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了IPO辅导计划。对于上市的意义,王兴兴形象地比喻道:“上市就像是宇树科技的一次‘高考’,它标志着我们在管理和运营上迈向了一个更成熟的阶段。这既是对过去九年发展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股东们的一份交代。”
在谈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整体发展势头时,王兴兴表示,由于需求端的强劲拉动,今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异常火爆。无论是整机厂商还是零部件厂商,都实现了至少50%至100%的增长。他预测,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有望实现每年翻番,甚至在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未来2至3年内可能突然出现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的出货量。
王兴兴坦言,自己曾是人形机器人的坚定反对者,宇树科技直到2022年都未涉足这一领域。然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马斯克等科技领袖对尖端技术的持续关注,极大地提升了外界对人形机器人的兴趣。受此影响,宇树科技也决定切入人形机器人市场。
他介绍,今年上半年,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拉动,全球机器人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国内整机厂商和零部件厂商的平均增速达到了50%~100%,这在行业历史上极为罕见。海外市场同样表现强劲,特斯拉计划今年量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并发布第三代产品,英伟达、苹果等科技巨头也在持续投入。
宇树科技在海外市场同样表现出色,王兴兴透露,公司过去每年的营收中,出海业务占比约50%。“宇树科技自2018年就开始布局出海业务,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全球市场。”他说。
在应用场景方面,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产品已在汽车工厂等工业场景落地合作。然而,王兴兴认为,机器人目前在工业场景中的价值有限。相反,运动、表演等场景更容易落地。不过,他强调,宇树科技的最终目标是研发出能够综合干活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适用于工厂、表演、家庭等多种场景。
对于当前智能体机器人整机硬件的发展情况,王兴兴表示,虽然硬件并非完美成熟,但已经足够使用。未来的重点是持续完善硬件细节、降低成本、增加寿命和可靠性。他认为,智能体机器人当前及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于机器人大模型。目前,行业对模型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对数据的关注过高。他预计,未来1至3年内,人形机器人可能迎来类似ChatGPT的突破时刻,最晚不会超过3至5年。
在谈到未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重心时,王兴兴表示,这将集中在统一端到端智能机器人大模型的研发、更低成本更高寿命的硬件及超大批量的制造、以及低成本大规模算力等方面。然而,在模型层面,宇树科技一直保持谨慎投入。他认为,在机器人行业中,资源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做出最好的技术。中小团队甚至更小的团队也有机会取得突破性成果。
王兴兴强调,AI领域的创新永远伴随着随机性,没有哪家大公司能保证一直保持领先。他认为,行业当前过度关注数据问题,而忽视了模型架构的缺陷。未来,端到端AI模型、低成本硬件及分布式算力将成为关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