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近期传来重要科研进展,该所研究员及“坤元”大模型首席科学家苏奋振,成功推出了两款具有创新意义的大模型——“坤元·感东南”与“坤元·拟千海”。这两款模型标志着遥感技术与海洋科学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陆域与海洋的智能监测与模拟开辟了新路径。
“坤元·感东南”大模型专注于东南亚陆地资源的环境探测。借助先进的样本自动生成技术和参数微调策略,该模型成功实现了对东南亚地区自1990年至2020年的土地覆盖变化进行高精度、长时序的探测。在七大主要土地类别上的总体精度超过92%,且运行效率极高,仅需配备消费级NVIDIA 4090显卡的设备,就能在短短3至4小时内完成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土地覆盖探测任务。这一突破不仅革新了传统的资源环境探测手段,更推动了东南亚地区相关研究向智能化、高效化的全新阶段迈进。
与此同时,“坤元·拟千海”大模型则针对大洋千米层数据稀缺及理论限制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科研人员构建了物理时空关系引导的时空智能通用建模框架,并引入了时间-空间关联信息的创新编码自回归预训练模型。通过渐进式微调策略同化超过130万条的Argo轨迹数据,该模型实现了大洋千米层流场的高精度时空智能建模,相比传统方法,精度提升了25%。这一成果将极大地促进对中层洋流动力学特征、物质输运机制及其多尺度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人类对海洋动力过程与全球气候系统的科学认知。
据中国科学院介绍,这两款大模型的推出,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遥感与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更为陆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化对土地覆盖演化、海洋灾害响应等复杂现象的探测与预报能力,通过注入更多地理数据,进一步拓展监测维度,降低系统应用门槛,为全球海岸带科研与应用领域构建一个更为强大、高效的技术平台。
随着“坤元·感东南”与“坤元·拟千海”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创新技术将在促进全球资源环境科学研究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