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热烈氛围中,宇树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近日,他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并接受了包括上海证券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深入探讨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王兴兴首先谈到了宇树科技的上市计划。他表示,自公司成立以来已经过去了九年,上市可以被视为公司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形象地比喻道,上市就像一场高考,标志着公司在管理和运营方面迈向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这不仅是对公司过去九年努力的认可,也是对股东们的交代。
关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整体发展,王兴兴表示,由于需求端的强劲拉动,今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异常火爆。整机厂商和零部件厂商都迎来了至少50%至100%的增长。他预测,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将呈现翻倍式增长的趋势。如果出现重大的技术突破,甚至可能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实现每年出货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台的壮举。
王兴兴还分享了宇树科技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历程。他坦言,自己最初对人形机器人持反对态度,直到2022年公司都未涉足这一领域。然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马斯克等科技领袖对尖端技术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外界对人形机器人的兴趣。受此影响,宇树科技也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
在谈到公司的出海业务时,王兴兴表示,宇树科技自2018年起就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并一直非常重视全球市场的布局。目前,公司的出海业务占据了每年营收的约50%。
在应用场景方面,王兴兴认为,虽然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如汽车工厂中已有应用,但期望机器人在这些场景中产生巨大价值并不现实。相反,运动、表演等场景可能更适合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
尽管如此,王兴兴强调,宇树科技的最终目标仍然是开发出能够胜任各种场景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包括工厂、表演、家庭等。目前,公司的绝大多数员工都在致力于训练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中执行任务。
在谈到智能体机器人整机硬件的发展时,王兴兴表示,尽管目前的硬件并不完美,但已经足够满足当前的需求。未来的重点是持续完善硬件细节,降低成本,提高寿命和可靠性。
王兴兴认为,智能体机器人当前及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于机器人大模型的研发。他指出,目前行业对模型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对数据的关注过高。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具身智能的AI技术尚不成熟,机器人大模型的发展还处于类似ChatGPT出现前的1至3年阶段。尽管已经发现了方向和技术路线,但尚未有人成功实现这一技术。
他预计,如果一切顺利,未来1至3年内可能会迎来人形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即使进展缓慢,也最多需要3至5年。在此期间,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重心将放在统一端到端智能机器人大模型的研发、更低成本更高寿命的硬件开发、超大批量的制造以及低成本大规模算力的建设上。
然而,在模型研发方面,宇树科技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王兴兴认为,尽管宇树科技在机器人行业中拥有较多的人才,但与大型AI公司相比仍有差距。他强调,AI技术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资源、资金或人数的多少,中小团队甚至更小的团队也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王兴兴还指出,当前行业过度关注数据问题,而忽视了模型架构的缺陷。他认为,视频生成模型可能比现有的VLA模型更有效,但存在GPU消耗大等问题。未来,端到端AI模型、低成本硬件及分布式算力将成为关键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