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形机器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些融合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产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迈向现实应用,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
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公布了一份《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的报告,生动描绘了人形机器人在各行各业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场景覆盖了从工业制造到家庭服务,从灾害应对到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在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执行上下料、转移搬运等通用操作,以及在汽车制造和3C制造中的分拣配料和物料质检等精细工作。在船舶制造和石油化工等高风险环境中,它们可以执行打磨抛光和产线巡检等任务,有效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风险。而在电力生产中,人形机器人更是可以在电站操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应急场景中,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同样引人注目。它们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和设备,实时监测火灾、水灾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危险环境,协助搜救被困人员,传递应急物资,并与应急指挥系统联动,为救援决策提供关键支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护理人员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人形机器人在养老护理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它们可以提供搀扶、服药提醒等服务,实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响应。同时,它们还可以承担家庭清洁、物品整理等重复性家务工作,联动家庭智能设备,提升生活的便捷度和舒适度。
在陪伴互动方面,人形机器人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通过友好的形象和交互能力,可以与儿童进行互动游戏、故事讲解等活动,为孩子们带来欢乐和陪伴。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让人形机器人成为了家庭中的一份子。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大会论坛上表示,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处于多点突破与协同跃升的态势,产业和应用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她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压力的重要保障。
在大会现场,一款正在展示物品分拣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它灵活而精准的动作,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应用中的高超技艺。同时,另一款与观众互动的机器人也备受瞩目,它通过友好的交互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人形机器人的魅力和潜力。
徐晓兰强调,这十大应用场景只是人形机器人在新时代浪潮中施展拳脚的冰山一角。未来,人形机器人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各行业带来更加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引领我们迈向一个人机协同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