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发现,他们利用NASA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捕捉到了星际彗星3I/ATLAS前所未有的清晰图像。此次观测行动是NASA多项空间望远镜任务协同作业的一部分,旨在更深入地了解这颗彗星的大小和物理特性。
尽管3I/ATLAS对地球并无构成威胁,但NASA的空间望远镜观测行动对近地天体的搜寻、追踪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哈勃望远镜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使天文学家得以更精确地估算这颗彗星固态冰核的大小范围,直径可能在304.8米至5.6公里之间。尽管哈勃的观测已经显著缩小了地面观测的估算范围,但遗憾的是,目前哈勃仍无法直接观测到彗星的核心。
除了哈勃,来自NASA其他任务的观测数据也将进一步完善我们对这颗彗星的认识。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尼尔·盖勒斯·斯威夫特天文台,以及NASA与W.M.凯克天文台的合作,都将提供宝贵的观测数据,特别是关于彗星化学成分的信息。哈勃还观测到了从彗星被太阳加热的一侧喷射出的尘埃羽流,以及延伸出去的尘埃彗尾。
3I/ATLAS这颗星际彗星以每小时约20.9万公里的速度穿越太阳系,这是迄今为止记录到的太阳系访客的最高速度。这一惊人的速度表明,这颗彗星已经在星际空间漂泊了数十亿年。彗星在经过无数恒星和星云时,受到引力弹弓效应的影响,动量不断增加,速度也随之提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戴维·朱维特教授,此次哈勃观测的科学团队负责人表示:“没有人知道这颗彗星来自哪里。这就像试图追踪一颗在千分之一秒内飞过的子弹,几乎不可能准确找到它的起点。”
相关研究成果即将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通讯》上,目前已在学术预印本网站astro-ph上公开。朱维特教授指出:“这颗最新的星际访客代表了一类此前未被探测到的天体群体,未来我们将逐渐发现更多这类天体。之所以能够发现它们,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巡天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3I/ATLAS是由NASA资助的小行星撞击预警系统(ATLAS)于2025年7月1日在距离太阳约6.76亿公里的地方发现的。该系统由夏威夷大学开发,专门用于监测潜在的小行星撞击威胁。未来几个月内,其他NASA任务将继续为这颗星际访客提供新的观测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类天体的性质。3I/ATLAS预计在9月之前仍可通过地面望远镜观测到,之后将因接近太阳而无法观测,预计将在12月初再次出现在太阳的另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