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2024年初,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式独立为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标志着华为以“开放技术平台”的身份,正式进军汽车零部件增量市场,意图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分一杯羹。
鸿蒙智行,作为华为的智选车模式,最初通过与车企合作,在手机终端展示和销售合作品牌车型,随后更是开设了专属的“鸿蒙智行”经销店,进一步强化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存在感。
引望智能则主要承接华为的两大业务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和HI模式。前者涉及向车企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激光雷达等关键零部件;后者,即HUAWEI Inside模式,为车企提供全方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阿维塔、北汽极狐等品牌的部分车型便采用了这一模式。
作为华为的子公司,引望的核心技术资产包括乾崑品牌系列解决方案和鸿蒙座舱,这些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整车上,实质上是HI模式的研产销平台。
然而,进入2025年,HI模式迎来了重大升级。引望与合作车企不再满足于仅在车尾贴上“HI”标志,而是携手推出全新品牌。这一趋势在广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中尤为明显,双方共同投资设立了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5亿元人民币,旨在打造独立高端智能汽车新品牌。
在当下的汽车市场中,品牌是否含有“华为元素”已成为影响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相较于较为隐晦的零部件模式或HI模式,全新品牌显然更具说服力,鸿蒙智行的“问界”系列便是成功案例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华望汽车的新品牌营销模式与鸿蒙智行有所不同。新品牌的营销及渠道主要由合作车企负责,引望则提供必要的指导。广汽集团表示,华望汽车将在智能化、生态和品牌协同等方面深度融合广汽与华为的优势,并借鉴华为的IPD和IPMS体系经验,构建全新流程。
尽管广汽集团原计划于年底才正式官宣华望品牌,首款车型更是要等到2026年底才发布,但华望汽车的步伐显然在加速。成立不足五个月,华望便启动了全国城市招募计划,吸引了众多豪华车核心渠道的参与。
广汽集团的这一举动被视为改变其自主品牌现状的关键步骤。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甚至宣布广汽进入“战时状态”,而华望汽车正是其改革计划中的关键环节。
不仅广汽,东风公司和阿维塔等也采用了类似的合作模式。东风集团股份突然停牌,市场猜测与东风和引望打造新品牌有关。事实上,东风乘用车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成立,很可能就是东风与引望合作打造全新智能汽车品牌的载体。
华为车BU独立为引望时,曾期待东风、一汽等央企能够入股,共同打造开放技术平台。然而,目前仅阿维塔、赛力斯各持有10%股权,华为仍持有80%的股份。尽管如此,华为的高持股比例对合作车企仍具有较大吸引力。
上汽集团最初也曾与引望合作,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鸿蒙智行,并推出了“尚界”品牌。这一转变让引望感到遗憾,但也促使其他合作车企萌生了新的想法。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新品牌不太可能采用“望”系列命名,而更有可能延续鸿蒙智行的“界”系列。尽管鸿蒙智行已拥有多个“界”系列品牌,但其背后的华为终端BG仍不堪重负。为此,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被视为为鸿蒙智行减负的重要举措。
随着华为与奇瑞签署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双方计划投入超百亿元资金,进一步强化了“界”系列品牌的影响力。此举不仅为余承东减负,也让鸿蒙智行的“界”系列品牌与引望合作的车企品牌更加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