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可油可电新能源车真相:续航缩水油耗高,选购需谨慎

时间:2025-08-14 03:46:24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深夜的寂静中,张先生正蹲坐在昏暗的地下车库里,为他新购的增程式电动车接上充电桩。此时,一位遛狗的邻居路过,打趣道:“又在侍候你的电动大爷呢?”张先生无奈苦笑,心中五味杂陈。购车之初,他被销售人员口中的“可油可电,无忧出行”所吸引,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原本宣传的200公里纯电续航,在实际使用中缩水至120公里,高速亏电时的油耗更是飙升至9.5升每百公里,让他频繁奔波于充电桩之间,几乎成了日常。

不少像张先生这样的车主,都因被“可油可电”的卖点所迷惑,如今却不得不面对高昂的使用成本和不便,纷纷选择将车辆转手至二手车市场,忍痛割爱。他们发现,一旦电池电量耗尽,发动机启动发电时的噪音和震动令人难以忍受,油耗更是直线上升,有的车型甚至超过了同级别燃油车。一位问界M5车主抱怨,他在电量不足时的通勤油费高达每月1800元,是同事纯电动车费用的四倍之多。

不仅如此,这些“可油可电”的车型价格普遍偏高,较同级燃油车高出数万元。高昂的售价并未带来相应的品质提升,反而让车主们在后续的保养和维修上付出了更多。发动机和电机系统的双重保养,使得年保养费用较纯电动车高出30%。而一旦车辆发生碰撞,电池包的维修费用更是高达数万元,保险公司也对此类车型持谨慎态度。

这些车型在驾驶体验上也存在明显不足。动力切换时的顿挫感、发动机介入时的突兀噪音以及车身配重失衡导致的操控不稳,都让驾驶者感到不适。一位理想L9车主自嘲道:“开这车得练就一双‘黄金右脚’,不然全家都得晕车。”

业内专家提醒,对于依赖公共充电桩的上班族、年行驶里程超过3万公里的长途驾驶者以及希望车辆能使用10年以上的务实派消费者来说,应谨慎选择“可油可电”的车型。这些车型的高昂使用成本、不便的充电条件以及潜在的维修风险,都可能成为他们的负担。而对于那些家中有私人充电桩、较少跑长途且计划在3年内换车的消费者来说,这类车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更多热门内容